邱永生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两英镇禾皋学校,广东 汕头 515141)
【摘要】 应用题的日常教学,对于整个数学科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而应用题又是与生活日常背景相关,所以题目都贴紧生活实际;应用题课堂教学既要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也要锻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应用题审题习惯和提高对题目阅读理解能力,结合图示或图表分析、联系生活实际常识,以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应用题
【关键字】 应用题 教学 审题 分析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了,提出很多新的理念,在农村学校日常教学中,数学教学方式也出现了灵活多元化的趋向。而做为数学老师,要根据课程改革核心理念,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将理论知识灵活地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将课堂习题与生活常识有机联系。而数学中的应用题,正是与日常生活联系的重要途径,是数学教学很重要的一部份。应用题教学要求,既要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又要让学生锻炼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创新意识和数学应用意识起较大的作用。
日常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通常题目叙述文字比较多,对于小学生的学生直观思维方式,数量关系可能会显得比较复杂,不容易被理解,要逐渐引导学生从形象思维转向着逻辑思维,针对一些题目比较难理解应用题,内容抽象,教师要解释难度很大,当然老师不能按原题目字一句一字进行解释,因为这种方式很可能学生还是听不懂,因此,应用题解答教学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拓展小学生的思路,加强思维训练,教学策略上建议注重以下几点:
一、培训养成良好的应用题审题习惯
数学应用题到了五六年级以后,题目的难度和复杂关系进一步的提高,对于题目的文字部分和数量部分复杂的联系,对于阅读能力较差的同学来说,显得更难了。因此,应用题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都会多次强调,解题的第一个步骤是审题,而且要培养应用题审题的良好习惯,只能完全读懂应用题目之后,才能将问题正确解答。例如,在课后数学作业批改过程中,我会让题目做错的学生,拿作业本自己修改,很多都能修改正确,这种原因就是学生在读题审题过程心太急,没有仔细分析题目,也没将题目进行全面充分思考,只是掌握其中一些基本条件之后,就按以前答题习惯就匆忙解答,才会出错。而且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习惯,在审题目过程中,只要是一个数学符号看错,一个汉字看漏掉,整个题目就可能会表达出另一种意思.也可能是相反的意思,或者是数学概念完全不同。因此,教师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培养良好审题习惯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每一道题的题目内容、数量关系、题目间的故事情节都要进行分析,相互联系,转变成为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的场景,形成清晰的数量计算关系,对题目内容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进行逻辑联系,清楚要先解决那些问题,再解决那些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二、重视学生对应用题阅读能力
课堂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数学老师可能会有这样的经验体会,题目如果由老师读题,学生就能理解应用题的主题大意,自己找到题目中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但是,题目如果让学生自己阅读解答,可能个别学生就会出现各种错漏,这种情况说明很多学生的阅读还较薄弱,题目还不理解,或者是部分内容不理解,因此,为了提高应用题的解答质量和解答效率,就需要重视数学题目的阅读教学。阅读题目时,要对题目条件进行分析和思考,完全理解题目之间的数量关系,再进行解答。阅读能力和学生的语文水平有直接的关系,是提高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级、年龄特点和认字能力,对题目的阅读形式和内容做出相应的规定,例如要求中低年级的学生,阅读时一定仔细缓慢。
另外,阅读过程中,要训练学生不遗漏、也不添加字和读错字,明确哪些已知条件,哪些是未知条件,并在思维逻辑上明白已知和未知条件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细心和耐心的习惯,如数量关系仍有疑问,要多次反复推敲思考。平时讲解时,可以培养学生用铅笔做图示的习惯,借助图示将其勾画出数量关系,帮助理清思维。另外,为提高学生理解题目的能力,可以在学生阅读后,翻转由学生进行口头复述。教师从复述过程中发现解题中的不足,及时纠正错漏,学生也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一种提升。应用题阅读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提升并非易事,不是短时间可以解决的事情,和学生的语文水平,阅读习惯等也有很大的关系,只能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有意识的进行长期的渗透,不断的探究和提升。
三、借助图示或图表分析应用题中数量关系
小学数学应用题本来源于生活,但客观现实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实际问题的背景很复杂,给小学生的学习增加了难度,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图示或图表进行分析,让学生从图示或图表分析应用题中数量关系,学会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特别是高部数学的典型应用题,作用更大。例如行程问题:甲乙两辆货车同时从AB两城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6千米,两车在离中点24千米处相遇,求AB两城的相隔是多少千米?可以通过图示表示出全程和中点,然后引导学生画出相遇在中点24千米的地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是24千米呢?甲乙两辆货车的速度一小时相差多少?是跑了几小时才相遇的呢?学生有了图示帮助学生分析题目之间的数量关系,很快就能想出解决的方法了。
四、 将数学应用题的知识问题生活化
数学本来源于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教育就是生活的教育。特别是数学应用题,将数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常识紧紧联系在一起,如衣食住行、各种生活常识、环保生态问题、商品买卖利率等……均都可以在应用题中出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将应用题生活化,可以适时的将生活素材,和教材题目中相关知识点结合,让教材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熟悉的生活现实问题。例如,让应用题生活化:某知名游乐场的门票价为:成人票每人60元,儿童票每人25元,那么明明与妹妹、爸爸、妈妈一起去该景点旅游,需要买多少门票钱?教师可以将此与学生的游玩经历进行结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实践,让数学知识的迁移和升华,解答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也通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感知和应用,强化学生理解,也使学生明白了学有所用的道理,让数学应用题可以直接紧密的应用于生活。
总而言之,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培养学生良好审题习惯,重视学生阅读能力,不断提升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方法。积极地拓展学生的思路,加强思维训练,以此让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实施到教学中。
参考文献
王立明.《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性》.《学周刊:B》.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