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复习课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20期   作者:普春粉
[导读] 从最初的思想品德课程到现在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是教学观念的革新、
        普春粉
        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绿汁中学    651100
        摘要:从最初的思想品德课程到现在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是教学观念的革新、教材的改编,同时学生也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然而,这其中永远不会产生变化的是道德与法治课的德育性和时代适应性。以往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基本是教师不停地讲解,学生没有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机会。他们对道德与法治内容只能是死记硬背,不能深刻理解所学内容,不能联系实际生活经验。在这样枯燥死板的学习中,学生慢慢失去学习兴趣。特别是当前的初中生,身心发育较成熟,不能用以往陈旧的教学方式来面对现在的学生。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主要途径,因此课堂教学不能由教师生搬硬套的灌输与接收,而应该打破陈旧的教学方式,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有效整合,精心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以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加强学生的综合思想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复习、方法
正文:
        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培养目标以及考试这两个角度为出发点,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提高复习效率与质量是非常困难的,而道德与法治考试现在越来越注重由考察学生的知识转变为能力的检测,越来越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种综合模式,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考试知识要点,作到科学合理、优质高效地安排复习,就必须选择正确有效的复习方法。
一、教师保持高昂的情绪感染学生
        优化道德与法治课堂复习教学,需要提高教师上课的精神面貌,教师微笑进入教室,以良好的教学状态站在讲台上,语言铿锵有力,清晰地讲述知识,教师的正能量能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信心满满地投入到道德与法治复习中。相反,如果教师上课面无表情,语言刻薄生硬,就会给学生营造一种无力的感觉,老师精神不佳也会带动学生情绪低落,课堂上气氛紧张,使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会出现和教师作对的行为。这就与优化课堂教学背道而驰了。因此教师要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并以此来感染学生,让学生身心愉悦,进而有复习的足够动力。我们要关爱每位学生,以真情换真情,拉近师生关系,以此来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复习效率。
        要想在考试中获得政治科目的好成绩,一方面,在进行系统复习时尤其要注意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和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平时要注意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尊重学生的人格,生活上关爱学生,真正做到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复习时要注意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让他们觉得道德与法治课其实很简单,只要付出一点就能收获一点,这样才能保持昂扬的学习精神迎接考试。
二、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把握复习难度
        首先,备考的首要任务就是掌握基础知识。不管是什么考试,首先考查的就是基础知识,当然,现在的中考越来越重视能力的考试,但能力也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不掌握基础知识,即使能力有多强也无从下手。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指的就是概念、原理。复习时首先要把这些概念与原理疏理一下,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在心。从近几年的中考试卷来看,有相当一部分试题还是建立在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上,都是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因此我们不能错误地认为只有钻难题才行,抓基础过时了。没有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就很难有完整的解答。况且,考试有时间限制,要形成正确的答案,需要有思考时间,绝不能把宝贵的时间花费在查找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上。
        其次,打破课与课之间、框与框之间、节与节之间的界限,以单元为中心,整合相关道德与法治知识,形成知识系统化。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便于学生复习。也便于学生条理掌握知识,并在考试答题时便于过滤组织使用知识点,有利于节省时间。
三、巧妙应用实际问题来强化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道德与法治课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有着明显的滞后性。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老师空洞的说教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年龄,学生生活与社会有着密切联系,学生的道德观念会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为了使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实际,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营造一种浓烈的复习气氛,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然后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教材。这样学生才能有效地进行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创设教学情境,教师要根据复习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营造一种理想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巩固知识,提高重点知识的理解记忆,但是仅仅有这个环节,还是不够的。因为,考试不是简单的对课本知识的重复再现。因此在讲解时必须注重知识的时代性、理论联系实际、教材内容与时事热点相结合的特点,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材的什么知识点有关,对重点知识与能力的不同等级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对重点内容,也要抓住其中的基本含义,抓住其中的要点,在要点中突出对关键词语的理解。把庞杂的内容梳理成清晰的知识网络,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重点问题的理解和记忆上,在此基础上,再将重点、要点扩展开来,再将相关的全部知识,系统复习,突出重点。
四、强化综合训练,提高复习实效性
        掌握审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是备考的另一重要目标。复习阶段要进行适当的试题训练,不是单纯的习题练习,更不是“题海战术”,而应将它看成是集强化记忆、加深理解、熟练技巧、培养能力为一体的复习方法。我们动手、动脑做题,在解题中提高分析能力,特别是培养我们应用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突出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教学。在复习中,我们要牢牢根据考试说明,以教材为载体,重视重点知识,不要局限于记住零散的知识点,如意义不明,机械记忆,效果不好。构成记忆残缺不能深入学习,使学生急功近利,心态浮躁,在学习上就会吃夹生饭。要每次做练习或专项训练时不能太随意,要认真完成。在平时的学习中,坚决要避免只做不思考或是简单对答案式的做题方式。其次,注重思维过程、思维方式的科学性,应针对不同的题型,总结不同的学习方法,积累不同开放性试题的答题思路、方法与技巧,如评析类、关系类等。
        总之,初中复习阶段的学习效率对迎接中考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要根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课程标准、老师的要求、自己的实际,持之以恒的认真复习,保证每一天、每一节课都能有收获。教师更新观念,明确改革的内涵,积极投身于改革的浪潮中。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道德与法治课“活”起来,让学生感兴趣,在轻松而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使教学符合当代教育理念,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雪.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J].现代交际,2018(20):103.
[2]刘磊.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16):358
[3]张炀.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备考复习策略.(2019)1-0026-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