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永亮
湖南省宜章县梅田镇梅田小学
摘要: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在内容选择生活化、人物的榜样性、自主探究和对自我提升等方面下功夫。教师的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否得到彰显,课堂教学是否有实效性,和以上几个方面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1浅析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意义
小学道德与法治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教师需要在内容选择生活化、人物的榜样性、学生课堂上的自主探究和教师自我提升等方面下功夫,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2关于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策略
2.1探讨古今优秀人物讲述时彰显榜样性
“青年的思想愈被范例的力量所激励,就愈会发出强烈的光辉。”这是著名作家法捷耶夫关于榜样力量的著名观点。在道德与法治课本中,有大量古今中外优秀人物的例子,对广大小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乘风破浪、志向远大的宋悫,“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的苏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这些仁人志士的高尚品格无不让人动容,对广大小学生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优秀人物不仅有历史的、国外的,更有当今的、国内的、身边的。塞内加曾经说过,“教诲是条漫长的道路,榜样是条捷径。”因此,在日常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充分利用身边的优秀人物、榜样典范,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从而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如,新闻媒体经常报道的“时代楷模”,身边乐于助人的好同学,这些都是活生生的榜样,对学生的影响会更加深刻。让学生认识到优秀人物不仅在课上,更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中。
2.2论言传身教,自我提升
“师者,范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力量不仅在于言传,更在于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在日常教学中是学生的第一榜样,因此,老师的言行举止要考虑到对学生的影响,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牢记身正方能为范的誓言,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品德修养,用每一个细节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将品德教育融于日常生活中,才能起到让学生内化于心的教育作用。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一名道德与法治的教师,不仅在课堂上向学生教授个人品德、修养方面的知识,而且要在日常教学生活中,为学生做出表率。
2.3在教学内容上融入生活化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面对的是小学生。小学阶段学生有自身的心理特点,道德与法治课程应该以小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出发点,遵循小学生的思维和生活逻辑,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以人民教育出版社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中的材料为例可窥豹一斑。教师在选材上可以抓住现阶段小学生现实生活要面对的几个问题,如“课余生活”“学会沟通”“拒绝烟酒和毒品”等方面展开教学,以体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特点。
自主选择课余生活,这是来源于学生现实学习生活的课题。面对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困惑,既要让学生明白选择什么样的课余生活是自己的权力,又要让学生明白,由于自身知识不足,大多数学生不能做出合适的选择。这就需要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开动脑筋,学习合理选择的方法。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上可以抓住如下几点:如何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课余生活,在课余生活方面如何征求爸爸妈妈的意见,如何调整时间等。这些能很好地指导学生正确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2.4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学关系中,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学生才是学习过程的主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就是要求学生主动进行自我探索,把学习过程变成一种“再次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团体合作、探索创新等品质。《我们神圣的国土》介绍了我国的地理地形特点。在学习这一课时,教师除了借助挂图、多媒体等手段进行展示以外,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根据地形图不同的颜色自主观察探究我国地形西高东低三大阶梯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我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分别观察研讨祖国高山、高原、盆地、平原。各小组制订自己的探究方案,既要分工明确,又要齐心协力。四个小组分别介绍完后,带领学生综合观察我国的地形特点,这时,经过前面的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就能比较容易得出我国地形西高东低的特点。这一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锻炼了合作探究能力。古人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远比教会学生一个知识点要有意义得多。
2.5生活性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要和生活联系起来,才会变得有趣、鲜活,才会变得更加有意义、有价值。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目标不能靠简单的说教来实现,在课堂教学时一定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善于把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生活化,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具体情境来感动学生,润泽心灵,启发思考。我们将教学内容与生活中常见的情境结合起来,根据本课教育的内容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一定的情境中,同学生的生活场景密切结合,以润心细无声的方式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与反思。那如何创设好的情境呢?
小学是学生道德、心智的重要培养时期,重视学生在小学阶段接受道德教育是教师的责任,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法制意识、提升学生道德修养的主要途径。本文主要站在小学思政教师的角度,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出发,思考目前我国在开设道德与法治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课程开展策略,以最大化地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
结束语
综上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具有基础性的指导作用,在小学课程体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道德与法治课只有与生活联系起来,教育才会显得鲜活有趣;只有与生活联系起来,教学才会变得有意义。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不恰当的方式会让学生觉得教师是在说教,因此,教师要用符合相应内容的教学方式来呈现。道德与法治课要实现课堂的开放性,以开展实践活动为基本渠道,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以此来提高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分析让多媒体之花盛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J].王成.??考试周刊.?2019(35)
[2]论新课程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之我见[J].孟凡芬.??新课程(上).?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