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体技术,让生物课堂教学绽放异彩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20期   作者:刘红
[导读] 生物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教学时提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情境与协作,重视直观和操作
        刘红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北城英才学校   256651
        生物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教学时提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情境与协作,重视直观和操作。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结合起来,可将生物学知识的呈现生动、形象、逼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提高了教学质量。尤其是生物教学中,微观领域的深入研究不断地提示了各种生命奥秘,学生了解生命本质必须能够进入微观世界。
一、多媒体技术改变了教学方式
1.演示的多样性,用于激发学生兴趣
计算机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食品安全”这一节课时,教师将网上搜索到的各种图片和文字资料、新闻报道、典型案例等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的眼睛亮了,思维也活跃起来,学习的热情高涨,课堂学习气氛异常浓厚,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内在动力。学生对某种事物的兴趣越浓厚,其注意力越集中,致使其观察细致、记忆深刻、想象丰富,从而呈现最佳学习状态。如在学习《花的结构》一节课时,我截取了一段科教影片作为多媒体课件的开始,反复展示花朵开放的过程。学生们一走进教室,便一下子被屏幕上各种花蕾争相怒放的画面吸引住了。上课时,教师发问:“屏幕上的画面显示的是植物的哪一个生理过程?”学生们异口同声的回答道:“是开花。”“那么什么是开花?”“植物为什么要开花?”“为什么开了花才会结果?”……一连串的问题从画面上引出,学生边看边思考,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新的一课的学习中。
2.过程模拟方便,克服了时间空间的局限,方便事物观察
生命现象非常奇特,有时往往稍纵即逝,很难再现。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克服时间的局限,让“昙花”再现。生物教学中常会遇到一些缓慢进行的生理过程,使人们无法在短时间内观察到这个变化过程;也常有一些微观世界的复杂变化,看不见摸不着。而这些教学内容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使学生理解掌握,而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比较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的运动变化,从而对生物现象、生理过程的本质一目了然。如种子的萌发过程就是一个比较缓慢的变化过程,我们很难看到它连续变化的全过程。但利用特殊技术手段拍摄到的种子萌发全过程的影片,就可以使学生在不足一分钟的时间内看到种子萌发的连续的全过程,或者可以通过图片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种子萌发的过程的片段。
        又如,在学习“植物细胞吸水及失水的道理”这一内容时,初一的学生对植物体吸水后变得硬而挺,而失水后变萎蔫的道理不是很清楚,此时如将通过显微摄影拍摄到的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时的变化过程展示出来,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影像的效果自然比图片要好得多,图片也可以展示这个过程。


二、多媒体技术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
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而言,能有效利用情景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使有意识的学习活动和无意识的学习活动相结合,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所以,多媒体教学借助课堂氛围轻松活泼,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1.有利于合作学习
多媒体课件应该给学生设下“悬念”,为思考留有“余地”,吸引并激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将传递的信息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学习动机,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应该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学,真正让学生大脑动起来,让学生对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内容在感知的基础上去理解它,掌握它,上升为自己的理性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予以记忆和巩固。
2.有利于学生转变课堂角色
        运用多媒体教学,加上教师的精讲与启发,再结合学生的质疑,问难和讨论,学生通过身历其境的直观感受和仔细观察,从而得出正确结论,改变了过去那种光靠教师“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成了学习的主体,课堂角色由被动改为主动,教与学的交互性大大增加。
3.有利于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课件可以较好的突破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诱思情境,展示相关知识背景,引导学生独立地探索和发现,相互讨论和研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经过长期潜移默化,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认知水平总是由低到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总是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因此,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培养其探究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生物课堂上合理应用多媒体课件,体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最大优势,实现教学效率的真正提高。
4.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
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内容应符合教学大纲,力求通俗易懂,适合学生接受水平。多媒体教学是常规教学的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应充分考虑教学需求,主要辅助教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它的制作基础是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不能脱离它们,更不能违背它们。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结构,智力发展水平,认识水平等,这就决定了他们接受水平的差异,我们在制作多媒体课件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其内容过低,学生感到乏味,没有兴趣;内容过高,达不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能很好的理解,就不能上升为自己的理性知识,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只有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内容适合学生的接受水平,多媒体的功能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信息传递效率才会提高,学生接受的信息量才会最大,掌握的才能最牢。
多媒体教学手段给教学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它可以化抽象的概念于具体而生动,易于理解。尤其是在中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对直接作用于感官刺激的知识更易于接受,更感兴趣,更愿意去继续探索,从而让枯燥的学习变得真正快乐起来,情感的培养也不再显得生硬,而是水到渠成。这就是多媒体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北城英才学校刘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