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道德与法治角度对初中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20期   作者:李呈
[导读] 素质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就是道德与法治教育
        李呈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龙山实验学校   山东  肥城 271602

        素质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就是道德与法治教育。此前可能初中课堂上对道德法制并没有明确的授课过程,也并不受到重视。但是在新课标的不断推行下,各位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模式从原有的应试教育改变为素质教育势在必行,素质教育要求着教师基于道德与法治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多学科的授课,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为成为一个社会需要的人做准备。因此,本文就如何对初中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进行探讨,旨在为各位初中教师提供一些教学启发和依据。
        
        关键词: 道德法制 初中教学 策略探索
        
        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正在逐渐走上初中教学的舞台,因为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思想与法律意识,对学生的整个人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初中阶段是学生飞速发展的阶段,不像小学那么无知,又没有经历过太多的应试教育“摧残”,思维活跃、善于学习。如果我们能够在初中阶段为学生打好思想道德的基础,学生就能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保持良好的三观和学习态度。同时,它作为初中学习的基础学科,也能为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起到积极作用。作为初中教师,我们不应该漠视学生的品行发展,而是应该加强对其的道德法治教育,并积极探索如何才能让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更加贴近学生,学习效率更高。
        一、主体转换,翻转课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进行道德法治教学时,我们一定要注意,我们需要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而不是被动背诵知识。这些知识只有在学生积极吸收并了解的情况下,才能对学生起到正面作用,否则学生只是对其背诵却并不走心,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而进行表面的应付工作,既浪费大家的时间和精力,又可能会导致有些学生触犯道德和法律结果的产生。因此,我们需要提高学生对于道德法治学习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使其能够将道德与法治铭记在心并运用在日常生活中。
        当前的课堂模式仍然还是填鸭式教学,教师在讲台讲解,学生不动脑子,教师讲什么就记什么,完全没有主动参与到道德法治的学习中,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品德修养不尽如人意。我们可以将课堂的主导者地位返还给学生,教师只是起到总结和引导的作用,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学生自己的期望进行学习,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我们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先提供一定的材料,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然后在课上让学生来成为“教师”这一角色,在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中,提高自己对于道德法治的运用能力,并深化对其的认识,提高上课效率和道德素养。
        二、创设模拟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设身处地进行思考
        对于理论上的道德与法律知识,很多学生因为初期没有接触过,感觉自己完全用不到相关内容,没有想要学习的欲望,同时再加上教师的滔滔不绝,很多学生完全没有对其进行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来进行教学。针对课堂内容与实际贴合不紧密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针对性的创设教学情境,将书面上的内容立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将自己带入到情境中,设身处地的对课堂内容进行理解和观察,从而更好地进行学习。
        比如说在学习《走进社会生活》这一单元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模拟社会中的一些典型交流现象,比如病人看病、汽车买票等。让学生来扮演某个场景中的某一个角色,并作出与角色相符的动作表现,之后模拟某一个社会事件的发生,比如医闹、汽车撞墙等等,让学生经历这些社会事件的同时产生思考:自己在当时应该怎么做是对的?情景模拟之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在各位同学的交流中,潜移默化的让学生意识到道德与法治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对此进行学习,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能够良好的应对社会突发事件。
        三、合作探究,辩论中升华思想
        道德与法治,其实并没有确切的概念,而只是有一个不伤害别人的大方向而已,它更像是一个开放性问题,有着很多种答案。我们可以利用其特点,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开放性分组讨论。

教师可以在抛出某一关于本节课的问题后,让学生自由组队进行讨论,并说服组内同学,使小组观点达到一致后,再出一个代表发表自己组内的意见。让学生在与他人的讨论中进步,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深入理解的同时,吸取别人意见,开拓眼界,丰富自己的精神内涵。
        比如说在学习《做负责任的人》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了解一些肇事逃逸的案件,悬而未决或者罪犯被捕坐牢的都可以,然后让同学们进行讨论,犯罪者为什么在肇事之后要逃之夭夭,而不是主动将受害者送进医院进行治疗,通过犯罪者对受害者不同程度的伤害,分析刑法中关于责任的定义和站在道德立场对此事的意见,然后收集不同小组同学的意见进行总结,从而完成整节课的教学目标。
        四、聚焦现实,结合实际,生活化教学
        在道德与法治的上课过程中,很容易涉及一些国际性热点和社会事件,当然大部分都是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或者与自己有那么一点关系的。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收集这些热点并对此进行分析,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道德与法治建设。也可以运用多媒体,通过播放视频的形式,让学生直接感受这些事件的影响,并理解道德与法治在其中起到的作用。
        比如说,我们在讲解基本经济政策时,可以通过汇率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是如何平稳经济的,也可以通过美国金融危机时的社会画面,让学生感受一个国家经济崩塌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在讲解基本国策和人口老龄化时,可以联系之前的计划生育和现在的开放二胎,让学生感受到国家管控的影响力和作用,在讲解误判的社会案件带来影响后,国家会重新调查等事件,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法律的敬畏之心。
        五、明确教学目标,课前预习与课后针对性练习
        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授课时,一定要避免多个重点和教学目标的同时出现,因为道德法治的开放性特点,导致完全可以从一个点延伸到多个方面,如果在一节课上向学生讲解多个知识点,学生的学习效率可能变得更加低下,因为对于初中的同学来说,阅历比较浅薄,没有办法辩别多个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因此,我们要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每节课都设置独立的知识点进行学习,之后再通过总结和知识迁移的方式是知识点串联起来,让学生完成整体素质的提高。
        为了对学生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教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只有通过课前预习先了解下节课即将要讲解的知识概念,才能在教师提出例子进行分析时更好的跟上老师的思路,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堂小测验,来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再次运用。一定要注意测试的针对性、基础性和趣味性。让学生能够接受知识,并运用知识,才是我们的目的。
        我们也可以布置相应的课后针对性练习,比如在学习《感恩》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行为,并从中找出闪光点,在下节课前各自发表自己的感想,对父母的付出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从而能够感激父母的付出,完成家庭氛围的维护和升华,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总的来说,道德与法治建设应该存在于生活和教学中的方方面面,社会所需要的人是一个具有成熟道德法治修养的人。初中的孩子需要学习的关于道德与法治的概念和问题还有许多,我们初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法律观念,为其树立良好的三观。
        
        
        参考文献:
        
        
        [1]贾祖英.小组合作学习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8)
        
        [2]安晓亮.政治课堂效率的提升[J].中国新通信,2020,22(11):155.

        [3]陈晓晨.巧设情境,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低年段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究[J].思想政治课研究,2020(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