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乔宇
南方医科大学 广州市 白云区 510515
摘要:中国医学历来注重医德,以德为先的观念深人医者内心。但是,随着现代医学体系的发展,医学院校中的专业课程容量膨胀,学时有增无减,德育教育被迫“靠边站”。面向新时代,医学专业课程“只教书,不育人”的现状必须得到根本性的扭转。鉴于此,本文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对医学专业背景下的课程育人路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医学专业;课程育人;路径探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医学专业课程育人,使专业课程紧密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产生育人的聚合性,破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孤岛化”窘境和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现象,促进医学院校全员合力育人、全课程育人、课程育全人,有助于培养社会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医学专业课程育人是对课程育人体系和课程思政的充实和丰富,是对传统思政教育在理念上的突破、队伍上的扩充、渠道上的拓展、内容上的丰富和方法上的创新。
一、医学专业课程育人的必要性
医学院校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使命必然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医疗卫生人才。而完成这一使命就不仅仅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其教师的任务,而应是全部课程、全部人员的任务。医学专业课程和专业课老师也不例外,既要教书育智也要育德育人。所以,在课程思政理念下,深入发掘医学专业课程的育人资源,充分发挥医学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加强医学专业课程育人,推进医学院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是时代所需、发展之要。
第一,医学专业课程具有丰富的育人资源,具有资源优势。医学是关乎人的生命健康和疾病的科学,既有纯粹的医学知识,又有较多丰富而又深刻的科学精神、思想品德、伦理道德、爱国主义等育人内容。
第二,专业课程是医学生学习生活的重点,占据学生的主要时间和精力,具有时间优势。医学专业课程科目多、课时多,在育人上有充足的时间保证。以专业知识技能为载体,通过系统性、连续性的课程教学育人,将课堂育人主渠道功能发挥最大化,具有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优势。
第三,医学专业课程育人具有吸引力优势。医学生的专业目的性和职业倾向性十分明确,其学习的兴奋点和关注重点是医学专业课程;而且医学专业课程中的育人内容贴合专业和职业实际,也更能引起学生注意,更能入脑入心,起到成效。
第四,医学专业课程更具有人力资源优势,大学生对医学专业课程和教师的认同度更高,他们的价值观更容易受医学专业课程教师的影响,专业课程老师的教育更容易被接受。
二、医学专业背景下《中国近现代史》课程育人的路径探索
1、通过讲授图强史,坚定大学生的爱国意志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逐步把一个一穷二白、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改变成一个初步兴盛繁荣的新中国,把一个主权不独立遭受深重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改变成一个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东方社会主义大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经济上封锁、政治上孤立、军事上威吓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政权扼杀在摇篮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提前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第一个五年计划,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外交上在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下恢复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军事上抗美援朝、中越战争、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胜利无不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坚定意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以铁拳保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安全。十九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进入了新时代。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为世界贡献了中国经验。中国推出1500多项改革举措,多点发力,重点推动,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变革力度之大、效果之显著前所未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近现代中国谱写了一部中国人奋发图强的光辉历史。
2、强化医德认识教育
医德认识是指对医疗职业道德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包括医德理念、观点、规范等的理解和辨析能力。我们应让医学生从选择这个职业的第一天起,就端正专业态度,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
“纲要课”虽然不可能像《医学伦理学》课程那样系统地进行医德理论知识的教授,但也有医德认识教育的极好素材。“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医德原则。在“纲要课”教学中,尤其要结合这一医德原则注意让学生明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革命人道主义的核心,也是我国卫生工作的唯一宗旨。首先,弘扬革命人道主义精神,提高医学生的道德境界。从红军伊始就自觉践行群众路线到中国医科大学毕业时的“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这是一个用无数鲜血和生命凝练出来的医德建设的基本原则。其次,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帮助医学生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从党的七大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提到唯一宗旨的高度加以确认并写入党章,到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再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在“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路线”这一中国共产党生命线的讲授过程中,让医学生认识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革命人道主义的核心,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德医风建设的根本宗旨。要实现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就必须把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落到实处。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让医学生明自从选择医学那一刻起,就是选择了终身把患者的根本利益作为医疗卫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真正把以患者为中心落实到每一个医疗细节,担当起守护患者健康的神圣使命。
三、结语
医学院校课程育人体系建设具有其鲜明特点,既需要关注医学专业课程和其他课程的育人功能,也需要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与医学交叉课程育人价值,让医学院校课程育人体系中的各部分形成合力,同行同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吴寒.医学高专院校文化育人的策略[J].赤子,2018,(31):66.
[2]吕路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的创新路径探究[J].现代交际,2018,(2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