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玉粉 苏小梅
榆林高新区第七小学
摘要:绘本是一种将丰富多彩的图画和简洁明了的文字有机结合的图书。近年来,它已经成为低龄儿童阅读的主刊物,也是各幼儿园和小学图书阅览的主阵地。绘本以其独特的创作方式,深深地吸引了低龄儿童,阅读绘本可以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深深地爱上阅读,甚至去主动阅读,让读者和作者的距离不断拉近,从而让孩子的情感世界更加丰富。绘本阅读将是未来图书阅读的一场永不散席的盛宴。而写作对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这是一个难以破解的密码,他们不爱写作,甚至对写作心生厌恶,产生这样的结果,其原因在于他们心中没有任何写作的素材。写作一方面来源于生活,另一方面来源于自己平时的积累。绘本的出现,无疑给写作提供了转机。对于低龄学段的孩子来说,绘本将源源不断地给他们传输知识的血液,这为他们后期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绘本 阅读 写作
正文:阅读和写作是目前语文教学工作中出现的一大“瓶颈”,很多中高年级的孩子不会写作,也无主动写作的欲望,很多时候在老师强制性的要求之下,他们不情不愿地拿来了自己的作文,写作开始成为学生和老师都头疼的事。那么,该如何让学生爱上写作呢?首当其冲地就是让孩子从小爱上阅读,而绘本的出现则能有效地缓解“零阅读”的局面。
一、阅读绘本对低龄孩子的帮助
(一)缓解阅读压力,创造轻松环境。
在选择绘本阅读之前,家长和老师老师盲目地选择大众选择的图书,页数很多,文字更不次之,孩子一看到密密麻麻的文字,就选择性地开始逃避,这种“高压”式阅读,就会让孩子对读书的欲望越变越小,甚至消失殆尽,直至恶性循环。而绘本却能有效缓解这种阅读压力,它用色彩明丽的图片、简单的文字,将传统书目中的非常冗长、繁杂的文字内涵压缩在图片中,这些图片代替了文字,孩子不需要逐字逐句研究文字,只从这些序列性的图片中,他们也能够猜测到故事的大概情节。
(二)沉浸语文教学,感受多彩课堂。
目前的教学趋势是课堂变得生动化且主体化,语文课本身就是比较有趣且具有自主探究性的一门学科,但是教师在语文教学时又过于拘泥于形式,时间长了,语文课堂就给学生一种沉闷压抑的感觉。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就不会实现,学生的日后发展将会陷入令人担忧的困境。将绘本阅读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改变教师喋喋不休地说教,让孩子自己在绘本中探索。如:在王鸿雁老师《幸运的耐德》绘本教学中,她将语文教学和绘本解读融合在一起,从真幸运和真倒霉中找出反义词,并让学生大胆设想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孩子们经过想像后,大胆发言,故事新奇精妙,一整节课都处在兴奋的状态之中。这堂课将会给孩子的童年留下永恒的记忆。其实,检验一堂好课的标准在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认知度的多少上,绘本由于文字的稀少,会让一个基础差、底子薄的孩子也能读懂图意,形成自己的认知和理解。
(三)陶冶高尚情操,培养良好品质。
我们希望孩子未来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希望他们拥有崇真、向善、质美的优良品质。这些抽象的大道理不是仅凭老师和家长语言的魅力就能灌输在孩子的脑海里, 而是孩子通过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绘本故事中慢慢地感悟和理解,树立起自己的认知。
这种“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并非靠一张嘴就能形成的如:在《亨利爷爷找幸运》中,亨利爷爷为了回答孙子的“幸运是什么”的问题,他去过很多地方寻找答案,最后他明白了,幸运对于每个人来说是不一样的,有可能是一个轻松的假期,一份充实的工作,一只可爱的小宠物,它在于你心理的状态。这本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的绘本,就让小读者学会感恩。
二、绘本阅读为写作开启紧闭的大门
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孩子在不断地拓展视眼,提升自己的认知结构,感受新奇的阅读体验,他们从爱上阅读到爱上表达,渐渐地在开启封闭已久的写作之门。那么,如何让这些低龄儿童迈出写作的第一步呢?
(一)大胆想像,勇于创作。
学校举行绘本创作大赛,孩子们都踊跃报名参加。这样主动地去创造故事,对孩子们来说是一种新挑战,但长期坚持阅读绘本,在他们心里已经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属于他们的小故事,只需要一个契机,这些故事就会喷涌而出。如一个一年级孩子在阅读了《一只很饿很饿的小猪》后,他通过这个故事知道,这只小猪越吃越饿,最后有什么吃什么,吃得很胖了但还是饿。由此他想到了创造一个《一条好饿好饿的小蛇》的故事,与之前的故事不同的是,他的这个小故事更富有童心、想象力,这条小蛇非常饿,于是它就出去找吃的,看到香蕉它吃下去便变成了香蕉,看到什么吃下去就变成了什么。这样的创作是令人耳目一新的,小作者的创作虽然极其简单,但是在这个过程,他的写话能力已经有了初步的提高。
(二)猜想故事,获取喜悦。
在低段学生的学习中,一般要求学生会看图写话。老师在指导写话时,会要求他们按照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有谁和谁在干什么?最后,他们的心情怎么样。这样的方法同样可以用在绘本中,在指导阅读绘本中,可以让学生找出这几个要素。刚阅读完绘本,孩子们总是意犹未尽,我们可以利用绘本的这一特性,在读完绘本之后,请孩子们猜一猜。如在《真幸运,真倒霉》中,耐德最终到达了聚会的地方了吗?他在途中还遇到了哪些幸运和倒霉并存的事呢?可以让学生猜测一下。孩子经过想像后,我们可以就一部分展示出来,让孩子发现自己的猜想和作者的有什么不同?在这一“求同存异”过程中,孩子就会积累更多的词语和句子,当孩子发现自己的想法和作者的编写不谋而合的时候,他们就收获了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就会更加爱上绘本阅读,爱上写话。
(三)创造条件,丰富写话。
通过创造一系列条件,开展“亲子共读、共创”活动,由于低年级孩子识字量不多,且意志力不强,有一小部分孩子只浏览图画,而旁边的文字就会被自动忽略,指导老师可以让家长协助孩子一起读并可以尝试提出问题让孩子边读边想,读完后让孩子把答案说出来,在说的过程中,既是他对故事大意的理解,也是一个口语表达能力提高的时机,只要有话可说,下笔自然手到擒来。最后,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在捋一遍故事,也可以根据故事内容,让孩子编一编。如《请给青蛙一个吻》中,可以提出青蛙为什么想要一个吻?它向谁要过吻呢?它们给青蛙这个吻了吗?为什么不给?猜一猜,青蛙还向谁要吻了呢?故事最后到底是怎样的?可以让孩子做手抄报,将自己想的画面和文字呈现在纸上。
绘本作为一种图文结合的读物,是最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的,通过阅读绘本, 挖掘绘本所隐藏的价值,让低段学生在爱上阅读的同时,爱上创作,从而爱上写作,轻轻打开写作这扇紧闭的大门!
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绘本《亨利爷爷找幸运》《请给青蛙一个吻》《幸运的耐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