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教材资源,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20期   作者:杨海燕
[导读] 教学效率,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主要途径
        杨海燕
        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小街中学  651100
        摘要
        教学效率,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主要途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极为重要。由于素质教育下对学生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必须得到提升,来适应更高的培养要求。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教材的作用,从语文教材做起,理解其编写思路,以教材资源为重点,同时进行适当扩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字:教学资源;初中语文;教学效率
        伴随教学理念的转化,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不单只是要承担传授语文知识的作用,更要发挥其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在满足新的教学形式要求下,提升教学效率,否则采用过去陈旧的教学方式,必然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而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的建立,不能离开教材,其必须建立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思索教材资源的高效利用方式,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
        1、初中语文教学课堂质量提升面临的问题
        (1)未能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教材本身所固有的教学资源,是教师开展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学效率提升的保证。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教材资源的重要性,反而从其它的方面着手去探索提升教学效率的方式,这必然不会收获太大的效果。并且许多教师没有对教材进行深入探索,不能理解教学内容设置的意义,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缺乏对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必须要意识到教材资源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思索提升教学效率的方式。
        (2)师生难以形成有效互动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不仅需要发挥教师作用,同时也不能忽略学生作用。学生在教学中占据了主体地位,必须调动起其积极性才能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缺乏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式策略,无法和学生形成有效的语文教学互动,这阻碍了教学效率的提升,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能力发展陷入停滞状态。
        (3)教学方式没有及时更新
        教学效率的提升必然要求教,对以往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是,其教学方式在许多语文教师身上并没有得到体现,其依旧遵循在旧有教学理念下形成的教学方式,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这种在新的教学要求下,采用过时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的行为,不仅不能提升语文教学效率,甚至会起到负面作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2、借助教材资源,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1)从教材出发,理解教材编写思路
        教师高效利用教材资源,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只有通过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思路才能得以实现。教师开展教学前,必须要明确教材编写的目的,如此才能对教学过程、教学目标进行准确合理的设置,如果教师不能深刻把握教材,就可能会导致教学出现偏差,使教学目的得不到落实,学生相应的能力也难以发展。初中语文教材在编写中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其把基础知识作为重点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语、修、逻、文”的语文技能;其次教材各部分的编写紧紧围绕某一主题,基于主题进行教学内容的编写设置;同时,在每篇文章的讲授中,基本都涵盖了预习、讲授、思考探究、扩展、读写实践几大部分。

据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积极预习并思考文本,在讲授要求学生进行文本诵读、背诵,识记生词,并进行知识扩展,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素养。
        以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为例。在课前教师需要对该文章编入教材的目的进行思考,并且据此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师应该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文本,了解鲁迅的童年生活环境、生活经历,并且掌握默读的技巧;其次,在正式文本讲授时,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字词,引导其思考文本的内涵与意义;之后,对鲁迅的文章写作技巧进行探究,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方式,并且研读鲁迅的相关文献,讨论其情感。
        (2)以教材资源为重点内容开展教学
        教材文本内容是语文教学开展的依托,教师无论是在课前教学设计,还是在落实教学设计过程中,都应该以教材内容为重点开展教学,切不可出现脱离教材内容的情况。在实践教学中,有些教师虽然对教学内容的编写思路具有一定的把握,但是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这些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不完全符合教学目标,使得教学过程与教学目的间的对应出现了偏差,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学生能力也得不到提升。对此,教师必须要紧密依托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过程设计,使教学过程能够体现教学目的,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难点、能力发展出发,选择合作教学、情境教学、游戏教学等方式进行文本内容的解读,真正实现学生能力的发展。
        以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八课“木兰诗”教学为例。在教学该课时,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的方式,设计教学过程。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图片播放的方式,为学生展示木兰从军的过程,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快速理解了文本内容,同时也构建了木兰从军的教学情境。在教学情境的辅助下,教师进行重难点字词,如“鞍鞯”“朔气传金柝”的讲解,并以词义讲解为基础帮助学生理解全文。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对文本中铺陈排比、比喻的写作手法,以及文本内容的详略安排等内容进行理解,使其进一步提升语文素养。
        (3)从教材资源出发,进行适当延展
        教材资源的确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并且语文教学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效率提升,但是这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要完全局限于教材内容,因为畏惧教学失误,而不敢进行正确有益的扩展。教师需要意识到,只要与教材文本相关,能够为教学目的服务的相关延伸扩展,是应该运用于教学过程的。这对学生进一步掌握语文深层知识与技能,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有益无害的。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深刻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一些课外资料、自身知识经验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以期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更深刻的内涵,从而推动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进步。
        以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四课“白杨礼赞”教学为例。在进行“白杨礼赞”教学时,教师除了要组织学生进行文本诵读、理解重点字词、通晓文章结构等内容之外,还应该通过口述人物故事、分发相关资料、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等方式,对作者矛盾的生平事迹以及写作背景进行补充。如此可以帮助学生对文本精神进行深刻体会,学生在背景知识的认识中,会把白杨所代表的顽强意志,与抗日战争时期中华儿女所表现出的顽强、不屈、坚定的精神进行主动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更加具体形象的理解文本内涵。
        综上所述,语文教材资源是教学开展的基础,教师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提升教学效率,需要深刻理解教学资源,并对其进行发掘,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使教学过程能过符合教学目的的要求,以此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效率提升,实现新教学形势下学生能力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马航.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J].文学教育(下),2016(10):55.
        [2]王小琴.浅析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课程教育研究,2015(23):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