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20期   作者:谢晓琴
[导读] 在教学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的背景之下,很多教育学者都意识到了小学教育对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谢晓琴   
        江西省上饶市逸夫小学,江西省上饶市334000
        摘要:在教学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的背景之下,很多教育学者都意识到了小学教育对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小学美术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如何绘画,更倾向于引导学生发现美和欣赏美。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通过研究小学美术教学方式能够更好的优化学生在欣赏与评述领域的学习。本文就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欣赏评述领域;小学美术;作用

        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学校提倡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小学美术教育中,欣赏评述作为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身边的美,并且为后续审美能力的形成打下坚持的基础,通过创新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一、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传统
        由于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与学生日后的升学无关,也不属于必考科目,所以在学生教师家长眼中会自觉地将美术课程归为副课,不需要浪费宝贵的时间去学习,认为这些课程是可有可无的。此外,美术教学的成果体现需要较长的时间。家长、教师为了学生的前途,让学生自动放弃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转向于文化课的学习。而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在于学校对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创新能力、鉴赏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的提高[1]。
(二)教学资源有限
        当前,学校对小学美术教学所涉及到的教学设施较少,学校不能为学生们提供专业的教学设备,在美术教学上的投资力度较小。例如,有些学校很难配齐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电脑网络设施和投影仪,即使配备了这种设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很少真正运用起来,难以发挥这些设备的真正作用。学校针对美术场地、材料等的购置难以满足美术鉴赏教学的需求。而且,很多学校还会以教学资源有限为借口来占据美术课程的教学时间,让学生难以进行高效的美术课程学习[2]。
(三)缺乏专业的教师
小学阶段的美术课程教学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之下,要求学生们能够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很多教师的专业素养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师不具备专业的美术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也缺乏实践和创新意识,这样不利于美术教学的开展。此外,学校的美术课程长时间被忽略导致教师无法完成定期的培训与学习工作。久而久之,教师的专业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二、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运用艺术表演
        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仅仅是单纯地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很容易使得学生丧失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艺术表演的方式,调动学生的肢体活动,创设更加活跃的课堂氛围,并使得学生在此过程中了解艺术作品的精髓。例如在对雕塑作品进行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雕塑动作进行模拟,使得学生能够感悟到雕塑艺术的美感。


(二)运用信息技术
        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鉴赏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让学生对作品的风格进行整体感知,抓住作品中的细节,并对其进行理性的分析。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为小学生展现作品的独特魅力,例如我们在鉴赏埃及建筑时,教师可以为这一作品配上背景音乐[3]。学生在轻快的音乐中能够体会作品中的历史气息,进一步感受到作品的风格画面。当前很多信息设备都有缩小、放大、拖拽、抓取等功能,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学生观察到作品的角落,如建筑细节等,就可以利用这些功能来对细节进行强化。
(三)创设教学情景
        通常情况下,学生在进行小学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通常会采用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占主体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对于美术的实操实验涉及较少,容易使得学生对美术缺乏直观、形象性的理解。学生表现出来的动手能力较差,缺乏主动探索的意识。且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在实际美术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社会真实情况来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不断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4]。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在实践中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促进学生美术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基于学生兴趣角度出发,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以此找到美的灵感。
        教师也可以开展美术实践活动,通过创设实践情境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我们在学习颜色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准备多种多样的糖纸并向学生展示,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动手实践的欲望。接着,可以让学生们准备相关的材料,包括颜料笔、橡皮、固体、胶白纸等,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糖纸。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实物演示的方式,不断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习美术。再如,在欣赏环保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废料,用自己的双手变废为宝,制作一些手工艺品,从而更好地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拥有探究精神,以此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教育推进的背景之下,如何创新教学模式也得到了教育学者的关注。在小学这一阶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尤为重要,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得学生在加强美术感受的同时,提高情感以及人文素养。在此背景之下,应当充分发挥小学美术教育的优势,将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志强,阿卜杜凯尤木·麦麦提,钱初熹.我国70年中小学美术教材的成就、问题与走向[J].基础教育,2019,16(06):54-62.
[2]韩丽红,潘玉君.小学美术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04):72-77.
[3]王晓菁.小学美术“欣赏·评述”领域教学策略的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9(08):167-168+171.
[4]王小妹.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的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实证性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01):116-119.
[5]金波.小学美术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J].美术教育研究,2014(02):158-1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