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琪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工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湖南省 邵阳市 422900
摘要:高三面临的最主要的任务就是高考,需要对整个高中知识进行全面梳理、掌握,更重要的是要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不仅实现高中教学目标,也能促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以目标为导向,高三学科复习要真正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知识网络和学科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升华的提升。基于此,本文从高三语文复习出发,探索自主内化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三语文;自主内化;教学价值
语文学科知识重在平时的积累,通过突击往往达不到预定的效果,更不能通过短时间内实现较好的内化。高三语文作为高考的重要学科,关乎学生高考成绩,更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为此,教师要在高三语文复习时,着重学生自主内化来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探究,循序渐进,让知识像春雨一样润物无声,打通学生的思维症结,养成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思维和能力。
一、系统梳理,形成系统思维
语文知识虽包罗万象,但也有自身的规律,需要在系统思维的基础上去探究、摸索,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为此,要激发学生内心潜能、打通思维症结,需要首先对语文知识形成系统的思维。教师在三轮复习中,要对语文所覆盖的知识进行面点结合地开展,比如对文言文,教师要以一篇或者几篇经典文章为例,生字、生词的认识、运用,经典语句的理解、背诵,全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历史背景,作者的生平、思想等等,抽丝剥茧、层层内化,起到以点带面、以个别覆盖全局的目的。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主去探究其他类似课文的复习模式、掌握的要点进行。在这一个环节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来探究个人和集体的复习思路〔1〕。比如,对于《琵琶行》这一文章,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交流,两组分别针对这一文章脉络进行梳理,提出自己认为的系统思路,将两组对比,教师则可以根据不同组别的梳理内容进行补充完善。有的学生提出了字、词、句,有的学生提出关注作者思想古为今用,有的则提出考查背诵经典语句等等。教师则可以根据前期的讲解,按照步骤和内容范围逐一讲评,让学生对照教师所讲内容进行反思总结、查找不足。这就像学生探索陌生路一样,在陌生的地方可能不知道东西南北的方位,但教师可以给学生教授认识方位的办法,以此来指导今后探索道路的具体场景。长期以往,就可以固化学生把握整体思维的意识和能力,为后续的复习奠定良好基础。
二、重点突破,知识全面无缺
重点突破也是查缺补漏的环节,进行全面梳理后已经基本掌握语文知识的考点,也明确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所谓“木桶效应”让我们了解自身的不足会直接影响整体的水平,比如写作素材的积累不足,就可能使得最后的大作文不能得到应有的水平,从而直接影响整体成绩。知道了不足就需要一一攻克。这就需要教师以高考实战标准来对学生的重点难点知识需要怎么梳理、掌握到什么程度等来衡量。首先,教师要针对考试大纲要求,让学生明白知识点掌握到什么程度才达标,划定范围,做到知己知彼。
其次,教师要让学生突破自身难点上找到适合自身的方法,而不是通过覆盖全员的课堂授课来解决这些问题。比如,教师可以举行常态化的专题课堂,针对学生存在的不足让同学之间互相说出并合作解决,让学生当老师,站在教师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解决的办法,不仅帮助了的有问题的学生,而且能让解答的学生从自己的理解出发探讨更好的解决办法,实现了双赢的同时,提升了整个群体的内化意识和能力〔2〕。比如,在首轮复习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语文的整体知识脉络进行树枝状整理,这个环节需要学生独立进行,这样既能真正考察学生整体掌握知识的能力,也能从整个知识网络中查找到学生存在不足,为后续复习指明方向。
三、实战训练,积累经验不足
实践出真知,要在战斗中学会战斗、在游泳中学会游泳,高三复习的目的就是要顺利通过高考,并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为此,要以高考为目标导向进行专项针对训练,在实战中积累经验。这个环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进行专项练习,这个练习是针对复习中存在的困难和重点,将学生的薄弱环节“变厚”,补齐“木桶效应”的短板。为此,教师要开展专项专题训练,针对前期学生反映出的问题进行训练、讲解、反思。在进行训练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先自我反思,能自己解决的先进行自我解决,或者借助各种资源来进行解决、巩固。经过这一阶段的练习,将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训练到一定程度,就如同打仗类似,粮草都准备充分了才可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二是要进行全面练习,以高考语文考点为指引,进行全环节、全流程的限时练习,让学生对高考语文进行整体把握、掌握节奏。在这个环节,教师要在完成一定练习后让学生先谈自我感受和接下来的准备计划,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白自己到底哪里存在不足,才能达到适应高考、决胜高考的目的。
四、换位思考,直击高考考点
学科技教育最好的办法不是让学生当学生,而是让学生当老师,站在老师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解决疑问。到了最后一个阶段的复习,学习已经比较熟悉掌握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那么怎么才能进一步提升呢?这就需要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换位思考,以教师角色为站位,如何通过高考这个方式来查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3〕。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试卷的考查点进行统计、分类,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交流,看看学生的出题质量,让他们互相学习、互相探讨、互相理解,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在知识学习中的站位,也增强了师生互动的可行性,为师生共同提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动力。
结语:
高三本身就是整个高中阶段的总结提升,高三语文则是系统形成语文知识、思维的关键阶段。高三以高考为目标,也是以成长为目标,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高三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与行,不仅用于决战高考,更要用于今后的人生发展。
参考文献:
〔1〕钱华南. 刍议高三语文复习中的整篇阅读教学[J].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2019, 000(003):59-62.
〔2〕胡建刚.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三语文复习课教学思考[J]. 语文课内外, 2019, 000(009):265.
〔3〕彭蔚兰, 陈琳. 把握命题动态优化备考策略——2019年高考语文复习的突围与革新[J]. 福建教育, 2019(2):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