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养成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1期   作者:曹婧
[导读] 曹婧

          曹婧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联家小学,云南  昆明   650102
        摘 要:新的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标准。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中要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尤其要提高高年级学生阅读学习的魅力和见识,提高理解和使用语言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意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提高阅读效率,提高阅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习惯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关键。它可以直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中,教师应该重视阅读教学,与目前的学习水平相结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阅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一、分析高年级语文阅读习惯现状
(一)阅读兴趣不高
        让小学生兴美的同学积极参与学习活动,逐步养成学习的习惯。但目前的情况是,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不高,许多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不高,养成阅读习惯的工作难以有效实施。这个问题有几个理由。首先教师们误解于养成阅读的习惯。他们把学习习惯的养成看成是简单的教学活动,把学生作为领导,学习学习习惯的养成,丢了公平平等的教育分慰,丢了学生的学习兴。
(二)机械性阅读,阅读的意义被忽视
        新课程在教师阅读前对课程内容进行详细的了解和分析,使课程的教学形式与对话相互作用。课堂教学中的对话与互动,促进学生自主进行自主学习,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刻反思和研究,促进学习中的社会互动与协作意识。但目前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机械化”教学。老师概念上还跟不上新课本。他们把阅读教学看作是学生们重新阅读和阅读的过程。他们忽略了读到的内容的重要性,没有达到新教材所要求的“对话与互动”。
二、对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
(一)刺激学生阅读兴趣
        有句谚语说:情趣是最高的老师。当学生们有较强的阅读意识和兴趣时,要结合自己的情况,读文章,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料,独自阅读,积累更多的知识。我们用各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这可以从三个方面出发。首先,要通过整合故事教学方法来引导阅读。小学生缺乏语言基础知识,缺乏完善的知识模式,还对儿童知识缺乏了解,大大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有简明的人才能分配领导。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次,科学设定教学情况。学生普遍以感性思考思考问题,但成人的理性意识不足。因此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或者利用教学科目收集教学内容和相关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获得理想的阅读实效。


(二)让学生了解阅读习惯的意义
        教师可以和学生讨论阅读积累。例如,阅读积累可以培养一定的语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听写能力和语篇感知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自主阅读,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更加高效,也可以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掌握,从而提高个人的语言学习能力,获得更高的考试成绩。也有利于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习更多的知识,这样可以有效地拓展自己的个人阅历和事业,同时也可以塑造良好的文化素养,也可以帮助学生在未来的终身学习过程阶段获得更多的知识。在渐进式学习和讨论的帮助下,学生可以独立体验阅读学习与习惯形成的关系,也就是说,一系列的阅读习惯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从而使学生对阅读习惯建立更全面的认识。这样,学生就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并在不断提高的基础上,进行后续阶段的阅读,同时,阅读习惯的积累可以持续到后期的学习和生活中。
(三)合理设置阅读课
        首先,学校调整课程设置,安排每周的课程都要读。具体的人学节是各班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由教学部管理,并制定课程表。尽量把课时岔开,给教师提供互相倾听的机会。阅读课的内容主要是阅读交流和日记共享。教师和学生可以推荐新书,教师可以指导阅读方法,在图书馆阅览室进行分组阅读活动。
        其次,各种阅读过程都需要时间保障。在为广泛讨论、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学校以日常课程内外阅读为对象,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师生利用上下午自习的时间背诵,下午读,晚上保存。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每天上课,固定的阅读时间应少于30分钟。这些规定及时、系统地保护了学生们的阅读习惯。
(四)对阅读活动实施监督反馈
        学校将通过检查、老师和学生面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监督和反馈,确保阅读活动顺利进行。对学生进行自检、自测等多种方式,实施教师与教学部门的抽查,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便于班级与年级间的沟通交流。对于基本条件和阶段要求相适应的个人科,学校以‘书生青年’和‘学术班’的形式展示出版,这是各班选拔优秀学生的必备条件。
        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要有规则、长期坚持,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学校的阅读活动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定期地以各种形式进行。举例定期反馈教师阅读成绩,进行团队交流和网络交流。对阅读成果进行评价,让学生了解自身的阅读能力,找到问题并及时的解决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是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接班人,也是国家发展的希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小学阶段是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的重要时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科学认知。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意识的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扩大课堂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形成统一的阅读习惯。在学习中发展阅读能力,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王莉.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阅读问题、成因与指导[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32(01):107-111+127.
[2] 韩坤.浅谈如何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中国培训,2017(04):200.
[3] 刘克祎.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Z2):119-120.
[4] 薛兴灵.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探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7(05):37-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