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显慧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南门小学,陕西 安康 725000
摘要:现行小学教材中多是阅读与写作主题一致,但是也有个别单元后的写作与本单元阅读内容没有关联,写作主题设计比较随意。针对教学中将更多精力放在阅读指导上,不能有效进行写作教学的情况,教师可进行语文教材的二次开发,以主题为主,带领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令写作有章可循,让学生能够有话可说,对课内文本资源进行整合,完成课内阅读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脉搏;写作
一、以读为媒,课内外阅读结合
(一)重视课内阅读,主题训练
1、教师将内容相同的文本放在一起,组成一个主题,然后围绕此主题设计读写结合活动。例如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有《古人谈读书》《忆读书》《我的长生果》几篇课文,语文园地中有《观书有感》,都是与读书主题有关。经过对教材的分析,教师可以设计“我爱读书”的语文活动,其中包括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并说出其值得推荐的地方;在班级中讲述名人读书的故事,完成交流;收集好词好句,做成板报在班级中展览。然后通过听、说、读、写带领学生学习语文,以期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2、将使用一种写作手法的文章组成一个主题。教材中有很多使用相同写作方法的文章,教师可选择一些典型的段落,让学生结合这种写作方法实现阅读向写作迁移。例如《刷子李》与《威尼斯小艇》不是一个单元的文章,却在写作方法上都使用了对比的形式,可将这两篇文章结合起来阅读。教师先只讲解一篇文章,让学生了解此写作方法,另一篇文章让学生自己阅读,并在阅读结束后进行仿写练习。经过从扶到放、各有侧重的训练,更好发挥教材中课文的作用。
(二)整合课外阅读,优化教学
教材中课文主题的整合能为学生读写训练奠定基础,但是仅仅依靠教材文本是不够的,还需添加课外文本资源,用具有针对性、符合学生学情的文章开展读写训练,为学生强化阅读中的写作技巧提供基础。所以需要教师将课内与课外资源整合,更好地发挥阅读的作用,提升阅读教学深度与广度,使学生扩展知识面,积累写作技巧。例如对“推敲”的讲解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该词汇的含义,讲解过程为:先为学生播放《泊船瓜洲》的课件,让学生先齐声朗读,然后观看关于此故事的情境视频,最后教师介绍“据悉王安石在创作本首诗的时候,‘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最开始使用的是‘到’,然后又换成‘过’‘满’‘入’等十多个字,我们把这些汉字都放到古诗中,看看哪一个更好?”引导学生比较推敲,发现只有加入带颜色的汉字,才能使描写更加饱满,且更有诗意。通过古诗相关的课外故事,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加深对词汇的理解,才能让学生在写作中学会推敲,进而提升学生读与写的能力。另外,课外阅读与写作的结合还可通过做读书笔记进行。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积累优秀词汇与段落,并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
教师需鼓励学生边阅读边做读书笔记,不但可以摘抄课外文本中的好词好句与优美段落,还可以将自己阅读后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学生只摘抄好词好句,忽视了心得体会的记录,就会对写作造成很大影响,如学生的摘录过于形式化,对其中优美语句就不能有清晰的认知。另外小学生学习能力不同,对接受能力弱的学生,令其同时进行好词、好句与段落的语料积累还有些难度。所以教师先带领学生归类摘录,如词汇分为写人、写景、写事;好句与好段分成不同修辞手法。或者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如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以词、句为主;能力一般的学生以句、段为主,适当写一写阅读感悟;能力强的学生则要求其多写一些阅读感受,少一些摘录。特别是中高年级的学生,需要有意识地发现、分析并记忆词句,为运用奠定基础。
二、以文体为介,找寻读写结合点
要想顺利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教师首先要建立正确的教学意识,意识到语文教学中读与写不可分离,在阅读课中渗透写作知识点,在写作课中运用阅读知识,根据文体的不同,找寻适合的读写结合点。不同文体文章的教学,理论上都是从读到写进行的,并实现读写结合。散文文学性强,教师带领学生阅读的过程中需先了解作者的真情实感,并能利用文字间的“形”感受“神”,以此产生与文本的共鸣,然后表达情感诉求。散文中包含的丰富情感,是作者亲身经历、真实所感。
例如《怀念母亲》一文,作者在文本叙述中添加了很多带有思乡之情的语句,所以教师在渗透读写结合点的时候应以散文情感切入进行讲解。例如先通过对文本中“糊”字的品读,让学生分析为什么作者的心里既凄凉、又甜蜜,指导学生品悟异国思乡之情。然后着重讲“哭”字,教师提问“房东太太是如何表达高兴的,她让你想起了什么?‘母亲’又是如何等待‘我’的?”让学生将想象到的画面写出来,结合教师提供的几篇关于母爱的文章,进一步体会作者对母亲与祖国母亲的深厚感情。最后,随笔迁移,学生深化情感的同时进行写作练习。教师的问题为“如果你是季羡林先生,在你快要回到祖国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交互式白板展示填空题目:马上要回国了,我的心里( ),( )。让学生自由交流与填写,以此令这段抒情的文字更好地渗透进学生心里,让学生在感受语言的魅力时,体会季羡林先生思乡之情。每一篇散文都是在朴实的语言中表达真情的,所以经过对文本的细读,学生的情感会与作者融为一体,完成情感的升华。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简述散文结构,通过阅读教学潜移默化地锻炼学生构思段落框架与构想段落内容,进一步完成迁移写作,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是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的良好途径,无论教育专家学者还是奋斗在一线的教师,都在不断探寻读写结合训练的规律,希望可以此创建高效课堂。经过对当代小学生阅读写作的现状分析,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并从加强对学生阅读的引导与紧紧抓住读写结合点开展教学,从而使学生提升对文本的认知,提高写作素养,将阅读迁移到写作,提升阅读、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艳.小学语文作文互动教学模式探究[J].名师在线,2020(75):57.
[2]李爱华.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互动情景教学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0(55):117.
[3]邵惠梅.基于互动模式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0(5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