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楚萍
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湖南 张家界 427000
摘要: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汉语。新课程标准强调核心素养的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在一定的积累下有序衔接。七年级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必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广大一线语文教师要注重习惯的养成,加强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策略,为初中生打造高质量的阅读课堂,落实新的教学要求课程标准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七年级;阅读习惯
在新课改背景下,盲目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已不再可取。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教学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实现教学的最终目标。
一、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有足够的兴趣,才能参与教学活动,发挥自己的教学主体价值和优势。教学气氛作为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应该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从而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独立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技巧和水平。首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空间,为学生搭建一个“阅读小世界”,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独立阅读。在拓展学生人文视野的同时,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阅读环境。他们还可以组织开展相关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其次,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体验交流会,让学生总结近期的阅读经验,与其他同学分享,鼓励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勇敢主动地表达自己,深刻感受阅读的乐趣和魅力,从而真正喜欢阅读,热爱阅读
(二)合理安排预习任务,培养阅读习惯
在学习课文时,教师应确保学生第一次阅读的有效性。因此,合理安排预习任务,培养预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课文要求三个问题,课后不允许学生提出与习题、参考书相同的问题。这些任务的安排有助于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使他们掌握一些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比如,在学习上一课课文时,笔者安排了以下预习任务:一是独立解决文章的生词,流畅流畅地阅读课文;二是了解文章的作者和写作背景;三是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提出两三条课堂上交流和讨论的问题。通过预习,让学生提前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在学习的同时与老师进行良好的互动。
(三)采取大声朗读的形式
古人说:“读百遍,其义必见。”一篇美丽的文章,只有经过反复阅读,才能真正体会到它的精妙之处。学生在学习、理解和记忆中需要阅读,教师在备课和鉴赏中也需要阅读。因此,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对七年级学生来说,与小学阶段相比,语文教学难度有所提高,篇幅较长,内容广泛,对学生的阅读要求更高。阅读不同于快速默读,它只获取简单的信息,而是将眼睛、耳朵、嘴巴和大脑结合起来,用自己的情感概念大声朗读。
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预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感知文本内容,接受文章内涵的情感影响和思想启迪,真正享受阅读带来的审美愉悦。
(四)注意带情感朗读,强化情感认知
情感阅读是建立在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的。当学生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阅读中,他们会创造出一种美丽的意境。在自然优美的阅读声中,学生可以享受阅读的乐趣,增强汉语语感,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对“感悟文本”的重视不够。课堂阅读常常像“和尚诵经”。因此,教师应加强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使学生懂得如何将情感融入朗读,在情感中阅读文章。例如,作者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朗诵比赛。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除了课堂上的《望月》、《登封来峰》、《游山西村》等古诗词外。在开始背诵之前,学生们认真准备。一些对阅读感兴趣的人更积极地与老师交流,询问背诵的方法。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专门组织了一次背诵交流会。一方面引导学生交流经验,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专业培训,使他们认识到情感整合和情感把握在阅读中的重要作用。
(五)培养学生的阅读想象力
联想和想象力是学生阅读的基本技能。七年级学生有足够的热情和精力,也有积极的思维和强烈的好奇心和好奇心。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中的虚构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相联系,了解文学作品中真实生活的反映,进而实现更为复杂的生活和生活社会,把学生的思维和视野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二、结语
总之,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一味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也不再可取,教师要知道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不是一朝一夕的,它需要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加强和吸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用持续的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同时增强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同时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有效实现教学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发明.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学法指导[J].才智,2019(21):20.
[2]李春杰.浅谈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学法指导[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06):73.
[3]蓝观锦.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J]. 新课程(中学), 2017(2).
[4]潘建兴. 激趣,成就精彩的“悦读”课堂——例谈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兴趣培养策略[J]. 学苑教育, 2017(6):34-35.
[5]施兴玲.浅谈初中七年级语文阅读习惯培养方法[J].新课程,2018(35).
[6]钱舒.浅谈初中生英语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与策略的研究[J].新课程,2018(26).
[7]张洋.浅谈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