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林峰
湖南省永州市金洞管理区教育局,湖南 永州 426191
摘要: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提高,各种教学方法开始在课堂上被广泛研究和使用。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小组合作具有较高的语文价值和应用效果。语文教学,尤其是农村地区,因为教学资源的匮乏导致教学效果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将小组合作引入到农村语文教学之中,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促进生生、师生间的语文交流,增加课堂互动性,提高学生的语文兴趣,进而促进农村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农村;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一、如何认识小学语文合作学习
新课改倡导学生的合作与探究,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模式正是新课改精神的体现。在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活动中,老师将学生分组,组内分工,形成以学生自主探究和团体协作为特点的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对于小学生来说,有利于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小学生处于人格的塑造期,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学习潜能的挖掘与开发。在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开展合作学习,实际上是让小学生个人或团队通过自主探究而掌握学习的方法,这样的自主学习可以深化学生学习的效果,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和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得到了挖掘,学生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得到了培养。
二、农村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实践中常见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
经常有教师在小组划分上不科学,随意分组,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属于团体学习,但不是合作学习,团体学习是一组学生在一起学习,但不一定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更不一定有问题引领。而合作学习,既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也有明确的分工,凸显出小组学习,又是团队合作学习,学生各尽所能,共同完成一个问题。教学中出现这种没有明确问题引领的团队学习现象,能看出教师缺乏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内涵的准确把握,教师们的合作学习方式流于表面形式,致使学生没有探索的任务,缺乏合作学习的明确内容,看似进行合作学习,其实和传统课堂教学的效果没有多大差别。
(二)教师组织合作学习时忽视学生个体差异
合作学习的本质在于平等对待每一位小学生,为了让小学生能够通过团队而相互促进、积极表达、各抒己见。但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学生是一个个不同的个体,学生之间存在着性格、表达能力、学习基础等差异,团队学习中需要合理分组,平衡学生之间的差异。比如说优等生可能善于表达,积极思考,自我展示的机会相对较多,而学困生往往被动参与学习,被动地听讲,被动地获取知识,或者注意力不集中,学无所获。那么,教师就要对学生合理分工,多给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提供机会,而让学优生将课堂学习活动向纵深推进,既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够促进不同学生的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步。
三、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树立合作学习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必须认真学习合作学习的有关理论,认真领会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改变传统教学思维,树立起真正的合作学习意识,结合学情、校情探索适合本校本班学生的合作学习模式,明确学习的目的,探索适合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
(二)科学划分小组
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自身做起,重视起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掌握他们的语文水平。教师要让学生在合作中明确各自的分工。在实际的教学中,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帮助学生更快速地掌握学习内容。在开展合作学习时,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来划分小组,让小组内的学生能相互帮助,基础知识较扎实的学生帮助较薄弱的学生,外向的学生带动内向的学生,推进小组合作顺利进行。另外,农村小学各类学科的预习活动,其活动时间和活动地点大部分都是在家中进行。有效的预习活动能够帮助小学生率先整理课堂学习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自己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课堂着重学习。在预习活动中采取合作学习,可以是挨着家里近的同学一起学习,也可以是父母陪着孩子一起合作学习,无论采用哪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其目的都是起到监督引导的作用。
(三)合理设置学习内容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开展合作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开展合作,否则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时不能过于简单,否则,就让学生认为不需要合作就能解决问题,同时布置的任务也不能过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课堂上要合理的设置合作内容,通过提问等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明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思考
合作学习是一种开放性较强的教学形式,在课堂上,如果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就很容易偏离教学目标。因此,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围绕合作的意义开展教学,保证课堂高效有序进行。例如在讲《老师领进门》时,这一篇文章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老师对孩子的爱,培养学生感恩老师的情感。在讲完这一节课,让学生的内心受到了深刻触动。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围绕“感恩老师”的主题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思考自己可以为老师做哪些事情。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热情比较高涨,讨论声音充斥着整个课堂,到了预定的讨论时间过后,许多学生仍然没有停止。这时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让每一个小组派学生出来分享讨论成果。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在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五)注重结果评价引导
开展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并不完全等于将课堂交给学生,而是有明确的任务引领,学生是带着问题去讨论学习。在小组内的成员学习讨论后,每个人都能发表自己的想法,然后在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成果。再在全班范围内讨论学习,教师做出必要的评价,并对学生表述观点进行引导,拓展课堂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四、结语
总而言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教学,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课堂上,教师也要不断研究合作教学的方式,结合具体的内容开展教学,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让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养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惠霞. 农村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探究[J]. 新课程(下), 2012, 000(010):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