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过渡教学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1期   作者:施少云
[导读] 由于部分小学教师对过渡教学重视不够,学生进入大学后很难深刻理解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

        施少云
        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汫洲镇中心小学,广东 潮州   515725
         摘 要:由于部分小学教师对过渡教学重视不够,学生进入大学后很难深刻理解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因此,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要有过渡性教学意识,在教学中渗透和开展初中教学模式的研究,在教学中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分析了过渡教学在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意义,探讨了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过渡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学得更快。
        关键词:高年级;语文教学;过渡教学
        
        阶段性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可分为高、中、低三个阶段。转型教学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的重点。教师应加深对高年级语文教学与初中语文教学关系的认识。为了丰富课堂内容,教师要深化课堂内外的教学实践,让高年级生拓宽知识面,提升中国的知识水平,巩固中国的理论基础,提高年级的学习能力和质量,并将其融入初中语文学习效率,展示中国转型在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一、高年级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过时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对教材进行分析和讲解,但仍以“说”为主。学生在平台下被动听讲,学习和思考的时间很少,导致自主学习能力不足,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初步效果。
(二)僵化的教学理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目前的教学方法仍然是读写、文本分割和归纳思维。在课文教学中,我们相信只要完成这些环节,就能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时,在整体教学中缺乏听、说、读、写等基础训练。另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由教师讲授,忽视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导致教学效果不足。
(三)学生的优势不强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明显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觉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学生相对较差。大多数学生认为语文课很无聊。第二,学生参与的方式过于简单。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以答疑或小组朗读的方式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第三,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很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大多数学生认为参与的机会较短。结果,他们缺乏热情,不能取得好成绩。
三、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的过渡方法
(一)摒弃阶段教学观强化过渡教学观
        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学衔接不畅、沟通不畅的现状让教育工作者感到头疼。小学和中学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教学的阶段性特征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小学六年级,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尽快赶上教学进度,腾出一点精力掌握点评,讲解知识要点,必须把握清楚,尽可能帮助小学生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进入小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所学的东西。

其结果是满足应试教育的要求,却忽视了素质教育的初衷。大多数学生成绩很好,进入高年级时成绩令人满意。有必要在小学打好基础。但也要注意初中与小学的衔接。
        如果我们观察中国初中的试卷,我们会发现,无论是科目还是难度,都不同于中国小学语文试卷,甚至初中语文试卷的内容似乎都与语文试卷格格不入在中国的小学里。这也可以解释小学优秀生跟不上初中语文教学进度的现象。笔者认为,教师在试卷设计上不应力求完美,而应循序渐进,突出试题的立体感。
(二)教学模式的整合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知识和内容,教学进度相对较慢,当有相应的重点知识内容时,老师要讲解,同时,老师也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反复练习,在安排作业时,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教师非常重视作业批改,使每个学生都能全面有效地掌握和理解相应的知识点。当小学到初中考试时,语文考试的难度、考试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适中的,只要学生在平时的语文学习实践中,那么,就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需要学习的内容比较大难度大,知识越来越多,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需要得到理解和记忆的效果,教师的教学速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工作量也比较大。在初中语文考试中,语文考试难度比较大,内容也很多,考试时间也很严格,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小学初中语文教学能够迅速适应初中语文教学的方式和速度,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过渡教学,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效率。例如,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增加相应的知识,主要包括主谓宾语法知识的补充,这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作用更为突出,学生可以准备相应的学习错句。
(三)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提升学习能力
        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第一,加强学生注意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能够加强知识的输入,不漏掉一点知识,同时也能够保证课堂纪律。第二,在阅读方面加强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标注关键词,在旁边标注技能的使用,甚至用简单的语言对文章进行点评或写下阅读后的感受。第三,培养学生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可以在没有家长监督的情况下,定性和定量地完成作业。第四,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培养学生说话的勇气,使学生能畅所欲言、言之有物,并对学生说话得体、礼貌提出要求,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第五,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从文章中提取一些字句,积累文学素材。第六,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工具书和工具书。当他们在学习中遇到一些问题时,他们应该学会参考工具书和工具书来解决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小学与初中语文过渡教学的方法进行探讨。高年级语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最后阶段,也是关键时刻。教师不仅要关注入学考试,而且要忽视学生的学习经验。他们应该意识到学生进入初中后所面临的变化和挑战。在小学阶段,学生要有良好的知识储备,使他们在进入初中后能够迅速适应学习的内容、方法和形式。
参考文献
[1] 晋伟.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脱节问题原因及策略[J].现代教育,2019(12):60-61.
[2] 孙娜.浅谈中小学语文衔接的体会和困惑[J].才智,2014(13):18-19.
[3] 颜丹.浅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27(06):123-125+128.
[4] 文晓妍.语文学科中小衔接的误区与对策[J].教育导刊,2011(09):88-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