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的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1期   作者:刘通博
[导读] 语文是初中教育体系中最为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门科目

        刘通博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东明中学,内蒙古  通辽028326
        摘要:语文是初中教育体系中最为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门科目,教学比重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中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认识到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效结合的重要性。因为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阅读有助于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写作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素材。在实际教学中,将读写教学有效融合在一起是初中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教学策略
        阅读与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两项重要内容,两者联系密切,在语文教学开展过程中,实现读写结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大量获取信息、储备知识的关键时期,获取的这些信息和知识可以使学生灵活地应用于写作活动,自主地以语言为依托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提升读写能力。尽管新课程针对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及其结合意义提出了教学要求,但是当前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新课程理念的践行。那么,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到底存在哪些问题?我们又要如何解决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一一说明。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效结合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在阅读教学中忽视写作教学
        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然而,有些教师只是希望通过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通过写作教学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造成了两者之间的脱节。例如,积累大量素材是十分重要的学习方式,然而,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经常引导学生做大量的阅读练习,却忽略了阅读材料自身的素材性,所以学生没有养成在阅读练习中收集素材的习惯。在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练习可以获取更多知识,在阅读中学习相关知识点,还能积累相关的阅读材料,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过度培养学生寻找答案的能力,要有计划地穿插写作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写作教学未能回归阅读教学
        在初中写作教学中,有些教师只写不导或者导得很少,只写不评或是评得较少。所以,在具体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地教写作,没有回归到阅读教学中,导致未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围绕语文课本进行教学,过度关注教学的进度和学生的成绩,完全参考教材进行教学。
        (三)读写结合重形式轻效果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过度关注教学形式,而忽略了提升教学效果。很多教师在阅读课堂上也会联系写作,但通常形式上的联系更多一些,而实际效果并没有真正达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多半是利用快下课的时间联系写作教学,只是简要地提及,根据课堂上的阅读材料为学生布置课后写作作业。教师的这种授课方式指导性不足,只讲到了写作的表面,而没有深入写作教学的本质,未起到相应的作用。

例如,阅读课堂上学习的一篇议论性的文言文,教师在联系写作教学时,会要求学生学习该文言文的论证特色、行文方式等,教师会这样说:“在我们实际写作文时,可以借鉴这篇文言文的观点和论证方式……”很明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这样的强调方式,实际上没有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写作,如何将文中的论证方法应用到写作中。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效结合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掌握写作技巧
        确定阅读目的在读写结合教学中至关重要。基于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阅读素材,指导学生挖掘、积累信息。例如,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背影》这篇课文写法地道,作者使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父亲形象,展现了父亲对儿子浓厚的爱。文章中关于父亲攀爬月台,为儿子买橘子的画面令人回味无穷。通过对父亲的动作的刻画,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展现出了作者高超的写作能力。因此,在组织教学活动时,笔者立足这一场景的描写,引导学生分析写作方法。学生走进文本,结合具体的场景,对父亲的动作进行细致地分析,从中感知父亲对儿子的情感,以及作者描写这一场景的目的。这样不仅实现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潜移默化地积累了写作方法,学会借助细节刻画人物形象,展现写作意图。
(二)加强学生多样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积累写作素材是学生阅读文本的目的之一,也是学生有效写作的保障。在阅读教学实施过程中,利用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活动,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使他们边阅读边积累。例如,教材七年级下册《邓稼先》这篇课文的作者运用生动的笔触展现了人物精神,具有可借鉴性。因此,在组织教学活动时,笔者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这篇文章展现了邓稼先先生怎样的精神呢?据此,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边阅读边将涉及人物精神的语句勾画下来,分析这些语句展现了怎样的人物精神。这样不仅便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建构对文本内容的认知,还可以使学生积累语言素材,为书写文章做好准备。
(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实现情感融入
        写作是作者表情达意的途径,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高度精练情感的结果。在写作活动体验过程中,有效地表达情感是大部分学生难以做到的,他们往往机械地堆积语言文字,很少表达情感。初中学生的情感世界是不丰富的,阅读是学生感知世界、体验审美的主要途径。因此,在组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开放阅读,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在体验不同人生的过程中感知不同的情感,实现情感的丰富,为自己的文章注入情感打下坚实基础。例如,在教学完教材七年级下册《老王》这篇课文之后,笔者向学生推荐了杨绛先生的其他作品,让学生在阅读同一位作家作品的过程中感知其心路历程,体验其表情达意的方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双重提升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既需要教师的辅助,又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写作方法,激发学生对于写作的喜爱之情,帮助学生实现从“无话说”到“有话写”的蜕变。与此同时,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制订高效的写作提升方案,进而实现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黄友胜. 探讨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4):13-13.
        [2]颜娅. 论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结合[J]. 读书文摘, 2017, 000(010):251-2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