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1期   作者:熊芳玲
[导读] 新课程改革将使初中语文教育在学生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熊芳玲
        湖南省株洲市第十九中学,湖南  株洲  412000

        摘 要:新课程改革将使初中语文教育在学生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质。为了实现上课的目的,需要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能否以这一环节为突破口,促进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本文以个性化阅读教育为主导,通过突破阅读,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初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仅不能保证,而且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的抵抗,妨碍了教育的进步和发展。面临这种情况,初中的语文学习的整体效果,为了保证,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育模式,实施个性的阅读教育,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的抽屉,学生的个人优势的充分发挥,为了今后的发展,有必要建立良好的基础。这样考虑,“围绕初中语文的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分析研究有一定的价值。
一、使用有个性的教学语言
        个性化的教育语言有助于加深学生的阅读理解,培养阅读兴趣。老师应该根据授课内容使用不同的教育语言。比如,教“济南的冬天”课文时,老师像家长一样跟孩子说话。在教授海燕课文时,教师表现出在困难面前无所畏惧的精神。
        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化,教师应调整自己的语言和情感,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的感受。例如,《最后一课》的教学中,结尾处的“散学了,——你们走吧”,韩麦尔先生没什么好说的,但它的作用是无声的,而不是口头的。”在阅读教学的这一部分中,教师应配合肢体语言表达失落的情绪,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语文个性化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充分发挥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效果,是学生掌握个性化语文阅读方法和技能的基本保证。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个性化阅读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传统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而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自己的阅读学习和发展个性化的阅读方法。例如,在教学情境的帮助下,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可以在个性化阅读体验的基础上开始阅读学习。所以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阅读。其次,教师要善于运用比较阅读,使学生掌握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教材中各单元的阅读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如主题相似、风格相同。教师可以利用这本教材让学生在同一单元学习多篇文章。通过写作技巧的比较、作者情感的表达、景物和人物的描写等,在阅读过程中形成个性化的阅读理解和个性化的阅读知识结构。
三、跳出文本进行文本的审视
        个性化阅读的关键在于文本的整合、细节的把握、创造性的阅读。接受美学认为,真正意义上的作品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读者阅读作品的过程就是作品再创造的过程。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与作者之间存在着生活经验、知识和情感的融合。然而,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生活经历和阅读习惯的不同,他们对同一篇课文会有不同的感受。章节内容越丰富越好,就越应该允许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思考。例如,一些学生认为《孔乙己》的悲剧主要是由于孔乙己的懒惰,他的悲剧是由社会的冷漠和封建科举制度造成的。只要符合作者在作品中的含蓄思想,就应该予以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贴近语言本身,反复思考味道,拓展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通过对比、提问、讨论和辩论,对文本有深刻的理解。善于把握细节,发现隐藏的信息,进行思考、分析、总结。为了正确把握作者的感情态度和价值观。我相信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学生的个性会逐渐得到滋养和丰富。
四、为学生个性化阅读营造“课本对话”情境
        在新课程的标准指导下,学生在阅读课程的过程中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个性化的知识生成过程。在个性化阅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通过阅读课文可以促进学生对生活和生活的理解,提高自我意识水平。语文阅读教育是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断对话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融入教材的语境,与作者和教材进行有效的对话,最终得到思想和情感的启迪。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文本对话情境”,让学生积极地思考和表达自己。
五、开展多元阅读,深化学生阅读体验
        阅读是比较轻松愉快的活动,但是在初中的语文教育中,阅读是语文考试的重点之一,所以很多老师过分强调答案的提取,而忽视了阅读本身的意义。因此,阅读教育中,教师是个性的阅读体验阅读的核心目标,功利主义的阅读目的和阅读改变方法,多种多样的阅读方法,使用独特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加深对阅读的认识和理解。
        还是以《孔乙己》为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角度分析孔乙己的性格形象,也可以通过孔乙己的形象来分析自己,观察孔乙己是否具有与孔乙己相同的人格特征。例如,一些学生思考更积极。通过对孔乙己形象的分析,引发了孔乙己的思考。孔乙己悲剧的原因是什么?他在课堂上陈述自己的观点,如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他出生于封建末年,当时科举制度盛行。他年轻时读过一些书。他成年后社会发生了变化。他没有谋生的能力。也没有学者的美貌,也有学者不做事的缺点。此外,他所处环境的影响使他的生活成为一场悲剧。在人物分析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思考孔乙己在其他时候的生活,以及他的生活是否会如此悲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多样化的阅读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原意。
结束语:
        总之,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下,教师往往是课堂上的领导者,占据着主体地位,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传递给学生。学生只需要静静地听,静静地回来,成为知识的容器。教师应树立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翁的理念,努力丰富个性化的教学准备,打造个性化的阅读教学课堂,为学生个性化阅读搭建合适的平台,使个性化阅读教学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朱梅.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探究[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9(04):106-108.
[2]周家玉.个性化视角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02):24-26.
[3]姜利萍.开展个性化阅读提升初中语文核心素养[J].数码设计,2017,6(11):187.
[4]刘艺杰.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J].文学教育(中),2010,(11):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