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1期   作者:王卫红
[导读] 当前,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核心素养概念被提

        王卫红
        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罗王镇第一初级中学,河南  开封  475112
        摘 要:当前,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核心素养概念被提出,受到了公众和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在我国初中教育体系中,教师作为核心学科,需要核心素养作为阅读教学的教育目标,加强创新和探索实践,实现学生阅读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为今后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的分析与探索,希望能对同龄人有所借鉴和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过程中,提高初中语文阅读能力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做的事情。初中阶段是学生打好基础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核心素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学习。他们不应该接受一切井然有序的东西,学习对他们有用的东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时实施不同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高质量阅读效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应该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原则和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不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模式、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由于受到传统语言教育观念的影响,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不足之处。首先,学生阅读行为是基本词汇,句子和语法知识的学习,对作品创作主题和作品表达的情感和人文精神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思考。这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仍然以文本本身的传统阅读为中心。在这样的阅读教学模式下,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对阅读内容缺乏正确指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和创新力度不足,这对学生在阅读教学上的读书力度还不够。
二、在核心素养上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战略研究
(一)创新阅读,激发兴趣
        教师会营造一种温馨而生动的阅读情况,引导学生阅读,从而能够有效地看看读的主体和文字的审美内容,刺激阅读的兴趣。为吸引学生注意,教师应设计巧妙的环境,用生动逼真的语言和场面让学生进入阅读领域,与作者进行心灵之间的沟通。
        教师必须深入学习,创造适当的阅读情境。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运用多种模式创设阅读情境,能更好地激活课堂气氛。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中,老师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多媒体视频巧妙地运用到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先看视频,再阅读、学习。多媒体语境可以进一步加强和支持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应注意运用生活化、问题化、活动化的教学情境,不断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还要鼓励学生运用具体的情境来进行阅读学习,丰富阅读内容,积累语言素养,为以后的能力和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语文知识。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发挥学生的优势。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把以人为本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指导和服务。注重有效运用渗透教学模式,将文化教育、思想教育、欣赏教育、作文教育和阅读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最重要的是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特别是“互联网+阅读”教学平台的建设。比如加强与家长的合作,建立阅读教学机制,建设和建设家长学校,合理开发利用家长资源,加强家长队伍建设等。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等。
(三)提升鉴赏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教师应注意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和道德情操。教师应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引导学生在普通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大量阅读,学会体会主要情感文章的细微差别,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写作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创造自己的语文学习特色创新能力。例如,在《山居秋暝》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创造出一句符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句子,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作者所要传达的对大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使学生能够通过对自然风景的评价和对作者的深刻理解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这种欣赏,可以提高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健康人格。
(四)合作教学与创新阅读教学方法
        作为一名初中阅读教师,我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各种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快乐,进而享受小组合作。例如,在教授《论语》时,教师可以合理地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要求每个小组表演,分别朗读课文。如果“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可以指定一个小组成员阅读,其他小组成员执行。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语文素养。
(五)注重通过提问、探究、理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潜移默化的“启发引导”和“激励激发”,学会独立发现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独立提问的意识、能力和习惯。以《范进中举》为例。让学生在课前写下自己的“疑问”,并在课堂活动中相互交流,共同梳理提炼。
结束语:
        总之,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培养应该落实到每一堂课,甚至每一个小知识点。掌握了语文的核心素养,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发展自我。因此,教师应及时发现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纠正和调整教学策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身素质和阅读能力,从而成为全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黄韵洁.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课堂探究性教学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04):31-32.
[2] 张福林.初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9(S2):40-42.
[3] 朱卫强.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7):140.
[4] 金国辉.基于初中语文教学初中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J].华夏教师,2018(14):32-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