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双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官坡明德小学,云南 保山 678004
摘要: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教学任务。一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比较弱,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注意进度、充分考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不断提升自己使教学形式多样化和教学内容丰富的能力,以便于进一步让学生在课堂中能激发自己的潜能。最终实现在快乐中阅读和在阅读中体验乐趣的目的、能大大提升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阅读培养是提高语文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一年级学生段中,提高对阅读习惯的培养,增强浓郁的学习氛围,可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做下扎实的基础。作为语文教师,要通过各类方法来落实一年级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养成。
一、小学一年级阅读教学现状
(一)一年级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年级的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够好,在上小学之前学生都是在幼儿园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读读课外书,可是到了小学以后老师时间比较紧张,需要照顾更多的小学生,因此不能带领学生进行阅读,而小学生也没有自己阅读的习惯,因此他们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他没有认识到阅读对他们学习的重要性,他们天性贪玩好动这都不利于他们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堂中一直被延用,老师认为一年级的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比较差,所以每个知识点每个阅读都给他们讲得比较仔细,老师给同学们仔细的分析每一个阅读题,学生不能自己学习自己看书,这样单一的教学方法不利于一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养成学生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
由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小学阶段的学习,他们对于知识的认知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因此,流畅地阅读一篇文章,对于一年级阶段的学生来说,还是有较大的难度。对此教师可以适当地采用一些新的方式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来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使得学生在这种自主阅读的情况下,对小学语文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时,教师首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根据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以此来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课外书籍。这样不仅提升了小学生的阅读量,同时也使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得学生能够尽快的熟悉文字,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培养阅读的兴趣才是学生自主阅读的关键所在。因此,在一年级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读的课外书籍,在班级中讲出故事的情节和故事的含义,并且与同学展开交流,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形成良好的自觉阅读习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从听说读写中着手
一年级语文教材部编版极具有阅读特点,老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朗读课本课文,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一点点改变,比如先让学生聆听教师朗读,把握情感,体会文章的主旨与整体情感腔调,然后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模仿老师的范例,照着框架朗读文章,体会在朗读中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教师知道学生感知背后的小道理,或是让说出学生对文章的感性思考,最后仿写文章中优美句子,提高写作能力的同时锻炼阅读技能。
(三)将课外、课内有机结合,刺激学生想象力,增设课外阅读活动
教师可以《猴子下山》一文中,让学生在课前猜谜语,“毛头毛脑”“爱吃果子”“屁股红彤彤”,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想象,当学生踊跃发言并答出了答案后,夸赞学生,既提高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对猴子的印象,用谜语引出课文,无形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课堂讲课的质量。课上讲授猴子下山的词语,句子,课下展开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共同参与游戏,老师分配任务,企划同学们演出课本的内容,共同完成一场有质量有意义的话剧小剧场,开展想象,扩充课本内容,比如多添设几个人物,让学生站在猴子的角度,想台词,想对话。让同学们在背诵句子进行对话的过程中,理解猴子人物特点,这可以从肢体语言入手,“蹦蹦跳跳,不断挠脸”,性格是“活泼开朗”,所以要满脸笑容的扮演,以此来提高阅读能力。
而在学习《赵州桥》一文时,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赵州桥的相关照片与视频,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认识赵州桥,方便了解文中描述赵州桥的结构的句子,一方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学习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四)在阅读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进行思维训练,使两者进行有机结合
阅读教学活动开展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小学生看完文章中的所有文字,而是为了让他们通过文字这种载体与阅读内容进行互动,提高自主思考能力。阅读和思考是两个息息相关的活动,在人的学习过程中,思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阅读中也不例外,教师引导小学生进行思维运动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另一方面能够帮助一年级学生逐渐
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把思维运动和阅读学习进行有机结合是目前教学中最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方法。思维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先设定明确的阅读目标,然后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这样的阅读方式更加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学生。年龄小的学生如果阅读中没有明确的目的就很容易会分散注意力,活动开展的意义大大削减。
三、结语
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帮助小学生可以在看文章的时候充分理解文字的字面意思,并且发现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和所表达的情感,以便于深入了解文章内容。阅读能力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保证语文学习的价值能充分体现出来的重要前提。通过阅读学生能够进一步获取语言信息,积累语言素材。
参考文献:
[1]张秀娟.一年级学生语文课堂中阅读习惯的培养[J].新课程(教研版),2018,000(009):155-156.
[2]王兴萍.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9,000(035):80.
[3]赵洁.小学中年级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杨研究[D]. 云南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