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1期   作者:朱伟
[导读]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如今教育领域中的资源变得极为丰富

        朱伟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蔡集镇初级中学,江苏 宿迁  223813
        摘要: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如今教育领域中的资源变得极为丰富,信息技术更是成为教师所频繁应用的教学工具。因此,身为初中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思考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学科深度融合的教学策略,从而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充满学习氛围的课堂环境下得到知识和技能,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在信息化时代的教育环境下,教师应该有合理利用如今教育领域中所存在优质资源的能力。因此,作为一名新时期教育环境下的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做出研究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学科深度融合的实际行动,尽全力突破传统教学时期所留下的弊端,从而获得良好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一、补充教学资源,扩大教学容量
        教学资源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课程学习需求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同时也关系到学生学习思路的拓展和眼界的拓宽。过去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资源非常有限,主要是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当中涉及到的经典文本。有限的教材是无法覆盖无限语文知识的,也会影响到学生的拓展和创新。于是新课改高度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强调在教材教学的同时,为学生补充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满足学生的综合发展要求,进一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给学生获取丰富的资源带来了便利,不过网络平台上的资源有好有坏,利用不当会对学生带来负面影响,于是教师要做好资源的补充和筛选工作,合理增加教学容量。
        例如,在教学杜甫的《望岳》这首诗时,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了解古诗所描绘的场景,教师就可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之下,把泰山风景的图片和视频呈现在学生面前,把学生带入相应情境的同时,让学生和古诗描绘的内容融为一体,品位作者写景的方法和技巧,并从不同角度出发,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顺利突破古诗学习和理解上的难题。
        二、创设直观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创设直观情境这一教学策略而言,信息技术具备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只要教师能够对其做到充分利用。基于此,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要懂得以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学科深度融合的目标。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时,首先,我利用信息技术配乐引导学生欣赏了紫藤萝瀑布的画面,为学生介绍了与“紫藤萝”相关的知识,对学生说道:“面对盛开的紫藤萝,作者的所见所想是什么呢?我们不妨去领略下作者独特的心理体验吧。”然后,我结合信息技术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赏析了文章中的内容,让学生积累下了比喻、拟人和对比描写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了热爱生命、珍惜时光的教育。之后,我让学生组织语言叙述课文蕴含的人生哲理,对学生做了合理的评价,希望学生可以有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最后,我做了课堂小结,让学生交流了学习收获。

这样,我以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情境,提升了学生欣赏美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了语文学科的魅力,从而充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学科深度融合的目标。
        三、以信息技术演示生活画面,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逐渐增强了联系实际生活展开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意识,但在信息技术还未普及的时代,教师教学受到了时空的局限性。基于此,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初中语文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演示生活画面,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助力学生高效吸收语文知识,以求顺利完成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学科深度融合的任务。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游山西村》这首诗时,首先,我以信息技术为学生演示了农村的生活,介绍了作者和写作原因,使学生了解了这首诗是作者所领略到的田园风光。然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想象诗中乡亲们的淳朴热情,进而引导学生赏析了诗句内容,帮助学生理解了诗句的意思。之后,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体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思想,指派学生进行了叙述。最后,我以信息技术播放着乡村的生活画面,让学生诵读了这首诗,组织学生交流了学习收获。这样,我以信息技术演示生活画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感受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加深了学生的理解,高效完成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学科的深度融合。
        四、以信息技术导入优质问题,刺激学生的探究欲望
        问题的导入在传统教学时期实属罕见,优质更是难以保证。但是如今有了优质的教育资源信息技术,以及先进的教育理念作指导。基于此,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可充分以信息技术导入优质问题,刺激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解题体验,使学生充分理解文本内容,达到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学科深度融合的目的。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驿路梨花》这一课时,首先,我以信息技术让学生欣赏了梨花的图片,对学生提问道:“由梨花的图片你们想到了哪些关于梨花的诗句呢?”从而将学生的知识储备调动了起来,并导入了新课。然后,我在充满诗情画意的课堂上对学生提问道:“文中的‘梨花’有怎样的含义呢?”请大家带着疑问快速阅读课文。之后,我引导学生梳理了文章的故事情节,帮助学生分析了文章构思的特点,以及“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使学生理解了“驿路梨花”为题的妙处。最后,我引导学生归纳了学习内容,让学生交流了学习收获。这样,我以信息技术导入优质问题,刺激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发展了学生的语文思维,增强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切实达到了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学科深度融合的目的。
        五、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对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十分有益。基于此,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要勤于思考两者之间的关系,发挥信息技术的价值,从而最大程度上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
        参考文献:
        [1]曾慧.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融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9(S2):92.
        [2]贺杰.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区域初中语文教学资源建设研究[J].课外语文,2020(18):29-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