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1期   作者:代永宗
[导读]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思维很强的学科,

        代永宗
        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长坝镇新化小学,贵州  毕节  551802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思维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前的社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时代。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理论知识,而且要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去。数学只是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教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在现代教学中逐渐深入人心,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师要积极开展课堂改革,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数学习题,鼓励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各种问题,激发学生的课堂动机,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实现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数学解题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生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就是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分析,使学生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在引导学生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或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实践,从而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培养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课程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的知识教育,而且要积极开展素质培养,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形成独特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引导,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处理问题时能形成独立的思维方式。
        (三)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培养数学解题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改革传统的教育方法和内容,结合各种生活问题,或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进行数学训练,解决各种数学问题。这样可以改变过去枯燥单一的教育模式,形成多元化的教育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小学数学解题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
        (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数学教育方式
        在数学课堂中,学生是教学的核心。要实现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就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创新数学教育方法,设计各种数学问题,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让学生思考和分析,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和互动,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更好地运用数学解决问题。
        (二)创设生活情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没有数学研究背景,不利于学生的生活。因此,要想让学生有效、准确地掌握相关主题的信息,教师应创造学生熟悉的情景。让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不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分析、实践、推理、互动交流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设置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数学课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分析设置相应的学习问题,组织学生探究各种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促进学生的深层次思维探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
        例如,在北京师范大学版小学数学课程指导学生学习“位置与翻译”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直接显示相关图形,在课堂上动态移动各种图形,提出问题,比如小明应该如何从家搬到学校?通过视频展示,让学生分析、探究、描述各种位置知识,从而有效地加深学生对位置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关注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过于注重教学效果,忽视学习过程。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和专家会把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作为总结。一种问题解决模式会使学生丧失探究数学的能力。在解题过程中,他们只是坐在正确的位置上,缺乏探索数学的经验。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新的数学模型,学会简化生活中的问题。
        (五)开展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根据各种问题灵活运用,掌握各种数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北京师范大学版小学数学课程“平行四边形区域”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经常看到的地砖来引导问题,创造直观的情境。首先让学生计算出地板面积和地砖面积,然后组织学生计算出所需的地砖面积。如果地砖都是平行四边形,请询问如何计算和使用,让学生真正结合实际生活进行计算,促使学生进入具体情况,先计算地砖面积,再计算房间面积,逐步学习本课程的知识点,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锻炼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的能力。
        (六)注重实践,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和实践欲。教师可以安排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实践中启发学生的思维。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通过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结构的分析,可以使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思维情况,并进行初步训练。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自身认识能力的提高它对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我们应该多加注意。在培养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合理设计各种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自己解决各种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教育。
        参考文献:
        [1]王春琴.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19).
        [2]李倩.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J].科学中国人,2018(22).
        [3]赵铎.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
        [4] 刘世发.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2019( 44) :148 - 149.
        [5] 张爱华. 提高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方法[J] .双语学习,2008( 09)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