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岁虎
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平木镇中心小学,陕西 宝鸡 721704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方案进程的推进,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想达到高效教学效果,不仅要让学生吸收其中的知识,还要促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和发展,对此,教师可以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关键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高效课堂
数学作为一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小学数学可以说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开端,有利于打造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打造高效数学课堂拥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前准备与课后引导
对于高效课堂来说,充分的课前准备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在课前准备环节,老师应当安排学生共同参与进来,首先应当安排学生进行内容预习。例如,在进行三年级课程中时间的教学时,可以在进行正式教学的前一天,安排学生依照家里的日历对时间进行熟悉,并与课文内容对照,起到一个预习的效果。这样在教学课程中,可以让学生把已经熟悉的知识点进一步巩固加深,也有可以减少学生学习负担,有利于新知识的传授。
众所周知,班级内学生数量比较大,因此同一个班级内的不同学生实际上可能存在不同的学习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制订计划计划,由于小学生普遍存在思维跳跃、专注力不足的现象,教师在教学开始前应该针对小学生的兴趣进行备课,以便引起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避免注意力分散、课堂混乱等情况的发生。另外,教师教学应当有针对性,不能对所有学生一概而论,要考虑班级内学生的总体情况,满足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一方面要在各个学生都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执行,另一方面又不能过于简单,应当让学生觉得有挑战性,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喜悦,也能够避免学生产生过分自满的心理,对学习放松警惕。
开展高效课堂对教师的要求还有对课本知识进行更深一步的挖掘,教师应当在课堂学习内容结束后进一步对学生进行课后引导,既可以保障学生能够更通透地理解课本内容,也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空间,增长见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鼓励学生课堂讨论,挖掘学生潜在能力
以往的数学教学课堂相对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对较差,而且很难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具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的教学思路,创设更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策略,构建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邀请学生共同参与,锻炼学生学习探究能力,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从而构建良好的学习思维。
例如:“分数初步认知”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活动开展,佳佳和陆路去郊游带了橘子和苹果还有一个西瓜,他们如何进行食物的分配,西瓜该如何分配?这时就会有学生说可以分两半,接着教师进行追问,西瓜的一半用数学如何表示,引入课堂教学内容,同时也让学生感知到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领略到数学知识的魅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大大提升课堂教学的综合效能,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更重要的是增加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进一步促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实现。
三、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即使是在小学阶段,数学也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比如在学习认识图形的过程中,没有实体实物的展示,学生难以对图形进行想象,而现在的科技水平越来越高,多媒体教学设备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小学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教学。例如在进行《认识图形》这一课时的教学时,我首先对同学们对图形的认识水平做了一个了解,对他们进行什么是长方形、什么是三角形等的提问,学生们都一头雾水,接着我利用多媒体设备对学生们进行了图形展示,学生们很快就将图形的形状与名字匹配上了,安排学生对图形进行记忆以后,再将图形顺序打乱并对学生提问,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回答正确,这体现了多媒体教学对教学效率的提高能够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
四、注重学生学和家长的心灵沟通,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小学阶段发现老师和学生心理沟通尤为重要,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我就近几年的教学举几个例子,有一次一个学生学习退步了,我和家长沟通孩子退步的原因,他给我说,他女儿这两天闹情绪,说老师上课回答问题不叫她,经常回答问题的是好学生,忽略一般的学生,当我知道这种情况以后,第二天课外活动叫学生到办公室和她沟通,说了一下班上的具体情况,给她鼓励。发现第二天上课注意力高度集中,改变了学习方法,久而久之她喜欢上了数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吝啬自身的赞美之词,要多鼓励学生和表扬学生,并且给学生指出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让学生明确方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创设生活情境,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生活情境的创设,能够促使学生的数学探究动力被充分调动出来。对此,教师要能够结合教材内容,制定具体生活化场景,让学生们投身其中,切实感受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比如在学习《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一课时,在引导学生们认识质量单位“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其创设生活化情境:同学们,老师准备了一些东西(拿出提前准备好的一片口香糖、一包菊花茶、一袋瓜子),现在老师想要知道这些物品的重量,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学生开展讨论,可能会想出用手掂一掂这个办法,接着,教师继续向学生们说道“请小组内把这些物品拿在手中掂一掂,再看看标签,请生汇报,你掂的物品有多重,有什么感觉?”然后组织学生们开展分组活动,亲自感受不同物体的质量,并思考:在我们生活中,还要哪些用克作为单位的物体?
结语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就要给学生搭建一个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对数学教学建立正确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祥.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8):7.
[2]兰卫东.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研究[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9(1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