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特征与实施原则探索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1期   作者:左建高1 黄恭福2
[导读] 在多年的课改中,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育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教师如何教、指导学生如何学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
 
         
        左建高1      黄恭福2
        1  湖南省益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湖南  益阳 413001
         2  湖南省常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南  常德  415000
        【摘要】在多年的课改中,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育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教师如何教、指导学生如何学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对“教、学、评”的综合研究、特别是科学评价教与学方面的研究却甚少,目前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倡导实施“教、学、评”一体化,高中化学教学要贯彻好这一指导思想之前,必须深刻领会 “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特征与实施原则,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内涵、特征;实施原则
        2016年9月,“学科核心素养”被提出后,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如何落地的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策划和打造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等教学活动,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探索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如何落地的途径与方式。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探索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特征和实施原则,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特征
        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是日常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策划中的重要理念和指导思想,倡导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对教与学的“评”三者有机融合,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而目前三者中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评”,极力倡导教中有评,评中有学,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把评价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对教与学的评价融合为一个整体,使评价不再游离于教学之外,而是紧密地融合在师生的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及时、有效地了解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节奏,提高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实施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的前提是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教学评价目标三者保持一致,正确地确定学习目标,策划能有效进行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活动是实施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的关键,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评价活动的实施能更好地彰显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的价值与意义。为此,在具体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的策划中,必须依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和化学学业质量标准,适当借助信息技术一体化地策划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而教,明确教学应达到的预期效果。
        二、高中化学教学现状
        1.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仍较为严重
        伴随我们国家教育教学改革前进的步伐,学校课堂教育教学体系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以“素养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作为课堂教学的宗旨,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效果。可是,我们高中学校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仍较为严重,因社会和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评价的重要指标还是离不开升学率。为此,大多的课堂还是教师主观地将众多教学内容向学生灌输,为了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只管教什么、怎么教,不问结果,为教而教;出现众多的互动现象往往也是为活动而活动,图热闹、走形式,忽视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这与以素养为本的“教、学、评”一体化课堂差之甚远。
        2.化学知识面仍过于狭窄,导致学生思想僵化
        当前我们高中化学所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其主旨是为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需要教学中不只局限课本知识,倡导适当将高中化学知识面拓展,把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培养和挖掘出来。但是,基于当前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课堂教学依然以应试目标为主方向,让学生针对化学考点知识反复磨炼,而对于其他知识内容却视为可有可无,典型的是考什么就练什么,不断刷题,目标指向是将学生培养成“解题机器”。这种学习形式严重限制了高中生化学知识的汲取范围,并把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扼杀在萌芽中,更谈不上允许学生有批判思维,其主旨完全与高中化学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背道而驰,使学生不能透彻地把握化学学科的精髓,造成高中化学知识的学习趋于僵化的状态中。
        3.课堂教学呈现重理论讲授,轻实验课状态
        这是我们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较为普遍的现象,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追溯其缘由还依然是应试教育所产生的严重影响。纵观当前的高考,传统的纸质化学考卷无法实现对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查,导致教师忽略化学实验的教学,课堂中既无学生动手实验又无教师演示实验,口头讲实验或视频看实验,授课的重心仍倾向于理论知识的传授。

我们在实施人才培养策略中,积极倡导“教、学、评”一体化,重点探索多维度的评价,期待改变学生只会在试卷中解答实验题的现状,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途径。
        三、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原则
        高中化学教学现状说明目前高中化学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为此,要结合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树立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指导思想,坚持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原则,最终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1.一致性原则
        高中化学“教、学、评”目标一致性原则是强调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和教学评价目标的一致性,是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的基本原则,是推进有效教学的前提。为此,应该根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设计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再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素材、设计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和问题解决式学习,评价目标是促进预设教学目标达成。在听老师评课时,我们经常听到有老师说“这堂课讨论开展得好”、“情境创设得好”、“学生实验开展得好”之类的话,如果评课者在分析时不把这些评价与教学目标建立关联(目标一致性),就会出现太多的“为讨论而讨论、为情境而情境、为实验而实验”的课堂,这就是评价与教学分离,缺乏“教、学、评”目标一致性的表现。
2.多样性原则
        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实施途径与方法多样性原则是常态化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保障。特别是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较单一,过份地注重终结性评价,相对过程性评价明显有滞后性,影响及时发挥“以评促教”与“以评促学”的效果。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在对语言评价和行为评价研究得较多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时代的优势,为我们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实施途径与方法多样性提供了更多的空间,我们应充分挖掘信息技术辅助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实施的功能与价值。如课堂练习环节中,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条件可以做到立即将学生答题情况拍照投影或直接实物投影情况下,策划学生自评或互评活动,大大提高教学效果。而在发达地区的学校,每位学生可在平板电脑上完成练习,老师则通过网络在电脑上看到每一位学生答题情况,同时可根据全班答题情况统计分析,调整教学讲评方向与重点。
        3.全面性原则
        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实施过程全面性原则内涵较丰富,平时教师教学过程中最易忽视的是关注全体学生。如班级授课制中,常见教师提出问题后,听到有部分学生能回答出来,教师则默认全班学生已掌握,很快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这是一种典型违背“教、学、评”一体化实施过程全面性原则的做法。教师在教学全程应该密切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状况,注重学生“学”的过程性评价,将教学预设与课堂调控有机结合,旨在让全体学生的注意和心理随时都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提高教与学有效性,有意识地全面提高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4.差异性原则
        差异性原则是指现行班级授课制教学中在强调面向全体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这是保证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科学实施的重要原则。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一个人的智能有多个方面,由于成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如有的学生理论知识强动手能力弱,而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理论知识弱。所以,在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正视学生的差异性,特别在评价的过程中,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做到公平、公正、全方面的科学评价,并据此实施分层教学,这也符合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思想。
         5.时效性原则
        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实施中的评价环节应注重时效性原则,这对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起关键作用。在一个单元或一个模块的教学结束后,我们往往通过一次试题检测对教学质量,尤其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质量做出结论性评价,最好的方法是第一天检测完,第二天就能公布成绩,并根据学生小题得分情况针对性讲评,可有利提高教学检测目的的有效性。相比于结论性的评价,课堂上的过程性评价,更能够发挥出“以评促教”和“以评促学”的效果。教师在“教”和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学生每一个表现教师都要看在眼里,并给出及时的评价,用来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表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对学生不当之处也要及时采取纠正、引导措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结语
        总之,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实施要求紧紧围绕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主旨,要使评价紧密地融合在策划的整个师生教学活动中,在遵行一致性、多样化、全面性、差异性和时效性等原则下,力争以评促教、促学,从而大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罗嘉.指向“深度学习”的化学教学实践改进[J].课程.教材.教法,2017(7):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