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1期   作者:卢盛宏
[导读] 初中化学作为初中教学的重要部分,

        卢盛宏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上林县巷贤中学,广西 南宁 530502
        摘要:初中化学作为初中教学的重要部分,在新课改下,化学教学的目标不仅需要注重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还需注重对学生化学学科素养与探索兴趣的有效培养。所谓探究教学,主要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提出疑问,引导学生按照疑问进行自主探究的一种教学方法。对初中化学而言,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内容,将其运用于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中,并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与操作空间,不仅能使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得到有效提升,还能使学生的探究能力与操作技能得到有效提高,从而使初中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得到有效培养。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我国教育的方式逐渐从应试教育转变成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教学核心就是对创新型人才进行培养。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作为初中化学具体教学的重要手段,不仅是化学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还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培养有重要作用。文章主要对探究教学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阐述,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此促使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一、提出问题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问题,调动学生探究欲望
        促使学生实现有效探究的基本条件是让学生置身于现实情境中,并引导其自主提出问题,或者向学生提出相应的探究任务。因此,教师需通过积极的态度,创设相应的质疑情境,并以不同途径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
        (二)组织讨论与交流,注重问题表述
        学生独立自主地质疑,是其有效学习的重点。实验探究的相关活动中,教师需对学生提出问题的价值进行明确肯定,并允许学生提出多样化的问题,包括表述不好或者表述不清的问题。探究问题如果是由学生提出的,虽然很好,但并不意味着学生必须要自己提出探究问题才能继续工作。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交流与讨论,在交流过程中强化学生对问题提出与表述的能力。
        二、猜想与假设的策略
        (一)指导方法促使学生猜想和假设
        猜想和假设作为思维过程,通常是在观察与实验的前提下,应用归纳、演绎、类比等方法,对问题的本质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猜测、猜想和假设。通过运用归纳法,使学生对相关化学反应与自身掌握的知识进行回忆,并对化学反应后的相关物质质量总和及反应之前各物质质量的总和进行归纳,并提出三种假设,即减少、增加、不变。
        (二)化学变化的本质教学
        虽然猜想与假设并非最终的结论,但是猜想与假设也不是胡乱猜测,通常是将相应的事实与原理作为依据。因此,教师需强化规律与基础理论的教学,特别是化学变化的本质教学尤为重要。在化学实验的教学中,因为学生缺乏有效的预习,导致其无法理解实验的目的,有时候甚至对理论知识都无法理解时,就动手实验,这就导致学生的实验过程既乱又差,更无法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培养。因此,在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验之前,教师需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


        三、制订计划的策略
        (一)分析已经完成的实验
        就已经完成的化学实验而言,其实验方案不论是否是学生设计的,化学教师都需要帮助学生对活动或者实验的结构进行识别,并通过相应的问题引导,让学生对已完成的实验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回答:“实验是为了发现什么?实验中对什么变量实施比较?实验中通过什么确定做出的比较较为合理?怎样发现的实验结果?”
        (二)写出计划
        随着实验的实施与无法预见的问题的出现,设计的方案随时都会出现改变。但是,在对计划进行改变时,学生需有所认识,并在做出相应改变时,对设计框架实施相应的改进、评论与优化,从而写出设计计划书。因为写作的过程通常需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对开展的活动进行预先思考,虽然不能将实验活动写成完整的计划,但是可以使学生对实验实施仔细思考。
        四、实验操作的策略
        (一)做好实验演示,规范操作
        在具体操作时,最重要的是确保仪器的使用、实验药品选择的熟练、规范、正确,只有确保实验操作的正确,才能得到精确的数据。化学教师在实验操作中的规范性,通常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初中生,由于他们在初三时第一次接触到化学知识,教师课堂演示就会对学生的实验操作习惯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多做实验,注重实践意识
        依据教育家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教师需指导学生获得直接经验为目的,避免出现由概念至概念的讲解。因此,教师需提供更多的教学机会,使学生能亲自观察、分析、动手实验。探究教学作为一个费时的实验过程,实验方案不仅较多,且需用到较多的药品,部分教师害怕实验麻烦,通常会运用扮演分析或者视频演示的方法获得结论。这种实验教学法不仅会影响实验教学的科学性,还会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需具备实践意识,注重学生的实验操作,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对实验操作的精妙之处进行体会,使学生的实践意识得到有效培养。
        (三)注重训练态度与方法的科学性
        教师需注重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指导学生根据相关操作规程实施严格操作。在具体实验中,需做到实事求是、一丝不苟。另外,还需培养学生观察与记录实验过程的习惯,使学生有意识地将思维与观察进行有效结合。
        (四)贴近生活、社会的课外实验
        新课程标准中的化学课更注重社会现实,并根据学生熟悉的相关生活情境以及学生已掌握的学习素材,让学生对与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进行了解。在具体实验教学中,教师可设计相关的课外实验,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五、结语
        综上所述,化学实验实际教学中,不仅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还需提高教师的自身水平,强化自身的知识储备,以确保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能更高效地发现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将相关的方法与技能教给学生。通过探究教学的运用,不仅可以使学生具备的创新思维得到有效提高,还能使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有效增强,从而使初中生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彩飞.实验探究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学周刊,2019(36):32.
        [2]崔德宝.初探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1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