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1期   作者:刘求安
[导读] 合作学习模式,是按照某种原则对班上学生进行恰当的分组

        刘求安
        湖南省邵东市黑田铺镇双泉铺中学,湖南  邵东   422808  
        摘要:合作学习模式,是按照某种原则对班上学生进行恰当的分组,让他们以组为单位开展讨论,共同学习或者合作完成某项任务,然后再在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心得看法,分享自己的收获并进行点评。合作学习模式在我国应用较为广泛,但很多时候都不够彻底,未能发挥它的优势,或者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合作学习模式
        新课改教育背景下,学校更加重视素质教育,除了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提高要求之外,还关注其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创新,积极引入新式教学法,例如合作学习模式,它能够给予学生更多发言的机会,促进他们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将其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定能大有裨益。因此,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引入合作学习模式很有必要。
         一、初中生心理特点
        (一)个性化意识的发展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已经开始觉醒,希望自己特立独行,并且强烈地想要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在学习方面也想要另辟蹊径。但在以往的教育模式中,学生之间互动的机会和师生沟通交流的机会都较少,教师没有在课堂上拿出足够的时间用于交流探讨,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化思维,长此以往,他们就会丧失对于课堂的兴趣。
        (二)迫切渴望得到肯定
        初中生对教师怀有崇敬的心理,他们迫切渴望证明自己的能力,彰显存在感,并获得教师和家长的认可,哪怕是所谓后进生,内心也极度渴望被重视和肯定,而在旧的教育模式中,教师评判学生的依据往往是考试成绩,这就使得处于中下游的学生长期无法获得被表扬的机会,积极性减弱,反过来作用于学习成绩,陷入恶性循环。
        (三)缺乏集体意识
        如今的初中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众星捧月、受尽宠爱,甚至有部分家长毫无原则地满足他们的要求,导致孩子十分膨胀,在心中总是突出自己的重要性,并且将他人的付出当成理所应当,不具备感恩之心,缺乏集体意识、总是以自己的利益为先。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应用
        (一)合理分组
        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模式,必须以合理分组作为前提。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能力、性格等都各不相同,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性格迥异的学生们可能会爆发冲突,而水平悬殊的学生也不能很好地进行沟通,因此作为教师,应当首先根据学生的各种因素来安排小组成员,要保证每个小组中都有数学水平较高的学生充当“领头羊”,起到带头作用,使学生们的探究不流于表面,而是向着更加深层的方向发展;另外,还要考虑学生的性格因素,在小组中分配至少两个心态乐观积极、较为活跃的学生,在讨论时能够带动氛围,敢于发言并能够虚心接受来自大家的批评和指正,为其他学生抛砖引玉,从而使小组活跃起来。

还有,同一个小组的成员最好水平相差不太大,能够以统一的步伐开展学习,不会出现严重掉队的情况,为小组们布置任务时,也要综合考虑成员的平均水平,给出在他们能力范围之内的题目。
        (二)确定主题
        合适的主题能让探究过程事半功倍,使学生们目标明确、齐心协力、向着一个方向付出努力,而不会背道而驰。因此在完成分组之后,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选定一个研究的主题,首先,该主题必须较为集中,能够让学生们明确主要研究方向,不会在无关紧要的方面浪费精力;其次,它需要具备较高的研究价值,能够进行深度挖掘或者从更加广泛的角度考虑,要留给学生广阔的发展空间,使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另外,为了保护和培养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所选主题需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体味数学学科的魅力,最好避免选择纯理论性、思维模式较为固定的主题,防止学生提不起兴趣、氛围过于死寂的现象。
        (三)给予自由
        合作学习的精髓就在于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个性化思维模式展开探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固定化思维模式的桎梏,摆脱教师如影随形的监管,因此在使用合作学习模式时,教师必须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不对他们作出太多的规定,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时,教师可以融入不同小组,聆听学生发言,了解他们的想法,但要注意除了对纪律进行规范和适当引导学生的探究方向、避免他们跑偏之外,不应该再去干涉学生的探究过程,限制他们的思维,哪怕他们所用方法并不是最简单、最普遍的,也要允许他们进行探究甚至是犯错,要让他们在自己尝试的过程中分辨不同方法的优劣,在实践中获取经验。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只要它具有研究价值、与所学内容相关,就要给予足够的尊重和耐心,为学生解答,并鼓励学生去探索,感受与同龄人合作学习的快乐,并在切磋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数学水平。
        (四)合理评价
        在过去,成绩一直都是教师开展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但在使用合作学习模式时,教师不能还是用成绩来衡量学生们的收获,而是应当进行更为合理的评价,要根据学生们自身的能力和收获来作出评判,完成合作学习的过程之后,每个学生都会有收获,由于学生水平的不同,这收获可能并不均等,有些学生掌握了某一道题的解题方法,有些学生能够将一道在现有条件下十分困难的问题解决,还有些学生可能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在绞尽脑汁、历经努力后仍然无法依靠自己和小组成员的力量弄明白问题答案,对于这些,教师都应当采取包容和赏识的态度。在课堂结束时,教师进行总结评价不能仅凭学生研究的问题的难易程度和数量多少来判定他们的学习过程,只要学生真正有所收获,与之前相比有了提高,就应当提出表扬,鼓励学生们再接再厉,满足其被重视和肯定的心理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们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发掘潜能,树立自信,从而使学生对数学课程改观,培养兴趣。
         三、结语
        学习不单单是个人的任务,它还是班集体共同的目标,在初中数学教育中采用合作学习模式,能使学生全面发展,并感受学习的乐趣,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付占军.差异教育理念下的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9(28).
        [2]宋体海.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学周刊,2019(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