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教学模式下的初三化学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1期   作者: 斯琴塔娜
[导读] 化学学科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探究性学科

        斯琴塔娜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鄂温克中学,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100
        摘要:化学学科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探究性学科,探究性是化学学科最典型的学科特性。要想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就必须强化学生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参与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以自觉的姿态参与到对化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中,获得切实的化学知识经验。而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与有效的课堂互动是分不开的。但是,在现阶段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积极性并不高,互动效果亦不佳。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互动教学模式下的初三化学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初三年级;互动教学模式;化学教学;教学策略
        一、当前初三化学教学中存在问题
        (一)教师提问封闭性强,引导性差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化学问题大都是有固定答案的,学生在回答时只能按照教师的要求从课本或教辅材料中寻找答案,而不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探究去发现。教学问题的课堂引导性差,影响了自主探究经验的获得和自身的个性化发挥,从而导致课堂交互环节枯燥无趣、预设性强,学生参与兴趣不高。
        (二)教学思想停滞不前
        与时俱进是当代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在传统教学时期,大部分教师由于受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太深,一直对学生采取“满堂灌”的教学策略,巴不得让学生一瞬间就能够获得化学学习水平的提升,并且许久没有对自身的教学策略做出改变,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一直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学习是一件细水长流的事情,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彻底失去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更为严重的是会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形成巨大的阻碍。
        (三)学生缺乏学习热情
        化学具有理科与文科共同的特点,需要大量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分析化学组成,又含有大量的知识需要记忆,进行背诵,大多数教师没有很好的教学方法,提高背诵效率,而理科生对于背诵产生逆反心理,愿意运用理性的思维去解决问题,使得学生学习处于消极状态。初三学生刚刚接触到化学,没有认识到化学的重要性,把它作为副科看待,没有积极的学习状态,只为了成绩的提高而学习。当前的教学模式讲授化学的内容古板而单调,沉闷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产生厌烦状态,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无法做到自主学习。
        二、互动教学模式下的初三化学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建构互动环境
        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的学习离不开适宜的环境,受到适宜环境的影响,学生会发挥自主性,积极地投身到学习活动之中。

基于此,在组织初中化学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想真正地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适宜的方式为学生建构轻松有趣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环境的熏陶下产生互动兴趣,为实现互动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因为情境是建构教学环境的主要方式,且形象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组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打造互动环境。例如:在教学《爱护水资源》一课时,该节课教学的实施旨在引导学生探究水资源的重要性、水资源遭受污染的原因等,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水资源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经常会看到水资源污染现象,或者阅读与之相关的新闻等。立足引导学生建立对水资源的生活认知,在组织导入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现本地的水资源污染情况,同时播放水资源遭受污染的新闻等,熟悉的生活内容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观看视频、阅读新闻的时候,教师趁机向学生提出问题:当前存在着哪些水资源污染问题呢?我们为什么要保护水资源呢?我们要如何保护水资源呢?受到问题的驱动,学生产生探究兴趣,自主思考、积极交流,营造出轻松的教学氛围,为接下来与小组成员、教师互动交流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出问题,师生互动探究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二者在整个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是缺一不可的。提出问题是引发师生互动的主要方式,教师和学生可以在一问一答中实现互动,同时碰撞思维,自然而然地完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对此,在组织化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为了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围绕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极具探究性的问题,驱动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同时鼓励学生展现自己的思考结果,并就此继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比如:在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在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实验操作向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如要求学生向两杯装有澄清水的水杯中吹气,引导学生观察水杯中的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学生给出的答案,继续演示实验:向一个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倒入1/3的水,盖上瓶盖,使劲摇晃塑料瓶,同时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呢?现象说明了什么呢?如此教学,不仅引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还使学生在实验现象的辅助下获取化学知识,就此与教师展开交流,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一步步地探寻、总结出二氧化碳的性质,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三)从生活实例入手将理论应用于实际
        当今社会伴随着各种现代科技的发展,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选取一些与生活实际的相关案例,通过实例的解析、问题尝试解决、相关悬念的设置、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方法的解析这一套完整的教学方式开展课堂的互动式教学,例如:家中的保温瓶中经过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许多水垢,先向学生提出如何消除水垢这个问题,并同时提供一些实例,让学生对于水垢的去除方案进行设想,并对这些方案进行逐一实验,最后对这些设想进行逐一的点评继而真正引出水垢相关的成分以及化学式,并对有效的除垢方法的化学方程式原理进行详细讲解通过这种生活实例入手,设想为先,理论在后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一个互动式的教学模式。
        三、结语
        综上所言,想要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和化学学科素养,教师必须从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角度思考教学策略,而教学策略的有效与否就得从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思考。基于此,作为初三化学教师,要做一个善于观察和发现的人,从而以新颖有效的教学策略实现初三化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赵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24):179-1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