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伟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陈家坊镇乔石学校,湖南 邵阳 422923
摘要: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实现真正意义上有效教学,就要以学生为本切实把握好学生学习的真实基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真正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策略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不仅仅体现在教学质量方面,更体现在单位时间内的教学质量,这就是课堂的有效性。如何在课堂时间内实现知识学习成效的最大化,是每个教师都需要关注的焦点。但是实际中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对教学有效性产生一些消极影响。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因素
数学被誉为思维的体操,抽象思维应用较多是数学教学的一大特点。但是由于小学生认知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在小学数学中如果不能准确把握这项特点,针对性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那么就无法提升课堂成效。在实际教学中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因素包括两方面:首先是课堂教学方法的影响。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是实施教学的主要路径,在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并未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尤其是在一些概念性教学中,没有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与体验,只要求学生去背诵与记忆,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其次从学生实际情况看,每个学生生活环境、已有知识基础以及学习能力等都是千差万别的。在教学中如果不能开展个性化、差异化教学,课堂教学就难以面向全体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甚至产生优秀学生“吃不饱”,后进学生“吃不了”的现象。所以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才能提升课堂成效,就需要教师关注学生差异,保障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综合而言,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因素是多元的,主要体现在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优化中,需要以此为出发点,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最终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一)深入分析教材,明确课堂教学活动目标
从教师角度看,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即是对教学目标理解不清,进而影响课堂教学设计与开展。所以深入分析、挖掘教材内容,明确课堂教学活动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选择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科学制定教学计划。
(二)以学生为主题教学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学生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依赖于他们的自主构建,自我内化。离开了学生的“学”,再精心的教学“设计”,教师再精彩的表演,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此,实施有效教学的根本就是突现主体,真正以学生为本,把促进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教师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性格心理特征、智力发展水平以及他们的知识基础,为学生量身定做适合他们的教学,只有合适的教育,适性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现在评价数学课的好坏已不再以教师的讲解思路是否清晰,教学方法是否得当为主。
而是看学生的身心在课堂上得到多大程度的舒展,思维得到多大程度的激活,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多大程度的参与。因此,一切教学设计和数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活动中处于主要位置,在课堂上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发挥,导致许多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注意力难以集中,经常出现开小差的情况。所以在教学中提升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教师要主动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做好“传道、授业、解惑”角色;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与引导者”。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究、小组交流等模式中主动构建知识,让全体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与数学关键素养的发展。
(四)积极使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活动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各种新型、现代的展示方式被应用其中,给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带来很大的便利。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让抽象的知识更加直观、形象、生动。
(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发现,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是不同的,针对同一知识点的学习也会产生不同结果。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就需要满足每个学生的知识需求,关注个体之间的差异,实施分层次、差异化教学。例如,在教学目标设定中,可以设定教学三层目标。初级目标为学习、掌握教材中的知识;中层目标为拔高,课堂上进行应用,解决问题;高层目标为在生活中应用实践,拓展数学思维能力。
(六)完善小学数学教学体系
完善小学数学教学体系,旨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小学数学课程设计,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改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因此,要完善小学数学教学体系,首先,要确立小学数学教学原则标准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不仅能体现学生的差异化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因为小学的数量作为一个系统的教学层次,学习是以整体教学目标为指导的,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文化素养以及道德品质。其次,小学数学教学体系的完善应以教育学科为基础在现实中,设置相应的问题环节,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在过程中不断促进学生的思维以及智力的提高。具体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开展要体现和尊重学习对象的主体作用,就要依据学习对象的层次和层次差异化,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和问题环节,在促进个体进步方面具有相同之处提升整体学习能力。
三、结语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课堂教学有效性直接影响数学教学成效,面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不足,日常教学中教师必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导向对课堂教学模式、方法进行创新。在此基础上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彩霞.探讨如何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8(35).
[2]李碧红.基于学生认知的小学数学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