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应用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1期   作者: 左桂花
[导读]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左桂花
        云南省大理漾濞彝族自治县龙潭乡龙潭完小,云南 大理  672504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把握生活情境的内涵,并将其灵活运用到教学活动中,使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形象,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探索及创新。在此之前,教师有必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机整合起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进一步优化数学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方案进程的推进,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想达到高效教学效果,不仅要让学生吸收其中的知识,还要促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和发展,对此,教师可以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比如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基于生活情境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展开简要论述,以期许在教学中能趋利避害,使生活情境得以有效利用。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应用意义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使学生开展数学学习的原动力,当学生有了对数学的探究兴趣,自然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开展学习活动。教师通过挖掘生活化的数学元素,能够使学生们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发现更多数学的奥秘和魅力,从而能够有效激发自身学习兴趣。同时,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也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从而达到高效学习的目标。
        (二)有助于丰富数学教学形式
        在传统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授课模式较为单一,一般都是教师按照教材内容细致地讲解,学生被动地听课。这样的学习活动,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较为死板,课堂形式也不够丰富多彩。对此,教师积极创设生活化情境,能够有效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可以使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更为浓厚。
        (三)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数学学习不仅需要学生把握其中的知识点,还需要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能够调动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动力,促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与教师、学生形成良好的交流互动。在此期间,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会得到切实发展。还能够促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获得更多的思考机会,有效发展其思维能力。同时,在创新的生活元素影响下,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另外,基于生活情境的数学课堂,还能够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等等。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有效进行课前导入
        俗话说,一个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来说,也是如此。课前导入环节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趣的课前导入活动,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究兴趣。对此,教师要能够把握好教材,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作为课前导入内容,引导学生们开启数学学习。


        比如在学习《厘米和米》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有效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教师可以在授课前,为其创设如下生活情境:同学们,你和你的同桌比,谁高?谁矮?高多少?矮多少?比画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接着,让学生们和自己的同桌比一比,看看谁高、谁矮,并使学生们比划出具体的身高差距,同时告诉学生:“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需要使用长度单位。通过这样的方式,顺势引入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创设生活情境,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生活情境的创设,能够促使学生的数学探究动力被充分调动出来。对此,教师要能够结合教材内容,制定具体生活化场景,让学生们投身其中,切实感受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比如在学习《克和千克》一课时,在引导学生们认识质量单位“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其创设生活化情境:同学们,老师准备了一些东西(拿出提前准备好的一片口香糖、一包菊花茶、一袋瓜子),现在老师想要知道这些物品的重量,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学生开展讨论,可能会想出用手掂一掂这个办法,接着,教师继续向学生们说道“请小组内把这些物品拿在手中掂一掂,再看看标签,请生汇报,你掂的物品有多重,有什么感觉?”然后组织学生们开展分组活动,亲自感受不同物体的质量,并思考:在我们生活中,还要哪些用克作为单位的物体?
        (三)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思考
        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有效帮助学生们进行思考,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切实发展。比如在学习混合运算时,为了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为他们出示一些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比如:光明小学共27个班,每班各买一个脸盆和一条毛巾一共要用去189元,每条毛巾3元,每个脸盆多少元?蔬菜店运来白菜1800千克,花菜850千克,每50千克装一筐,白菜比花菜多多少筐?这些问题都是学生们生活中会遇到的,通过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有效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四)增设情境对话,培养实践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机融合,让学生真正意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价值与魅力所在,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展开深入的探究。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对话的方式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这部分知识时,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带领学生复习整数乘法,随后引申出小数乘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轻松,从而使其牢固掌握知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看到生活化情境的意义,同时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水平,创设趣味性的生活化情境,以帮助学生获得数学学习兴趣的提升和综合能力的发展。而且,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运用和开展生活情境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锡亭.生活情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3).
        [2]倪玲.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