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1期   作者:张黎明
[导读] 随着教育面对的时代背景的变化,初中数学在中学生各科目学习中的地位愈发突出

        张黎明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第五中学,宁夏   吴忠  751100
        【摘要】随着教育面对的时代背景的变化,初中数学在中学生各科目学习中的地位愈发突出,其对于学生理科综合及高中数学学习有很大影响,在初中教学环节之中,老师要抓紧建设高效课堂,牢牢把握课堂教学这一关键,让学生学有所得,高效地掌握数学知识。本文通过分析高效课堂的重要性,说明中学阶段数学教学的现状和学生情况,针对性地提出课堂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提升其数学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对于初中数学学习来讲,学生要在掌握基本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拓展应用,在其他理科学科中灵活应用、解决难题,打牢数学科目的基础性知识。由于初中阶段学习对学业发展来讲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家长与学校对此阶段的学生学习状况高度重视,这也给老师和学生带来的巨大压力。对于此问题,老师作为课堂的引领者要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尽最大可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切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一、高效课堂构建的意义
        数学这一学科往往是很多学生的难关,学科内容繁杂,知识点枯燥,很多学生厌烦数学这一心理状态很多是从中学阶段开始的,老师构建高效课堂,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知识的掌握效果,避免课后学生再花费大量时间研究,其次,课堂讲解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解题思路及解题步骤的理解,构建数学已学学习内容的思维导图,锻炼大脑的逻辑思维能力。由此可见,对于高效课堂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老师要创新课堂教学,大大调动学生积极性,不断优化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
        二、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在目前全国各地中学中,一些老师存在被学生成绩、家长压力等因素影响,教学就仅牢牢抓住了书面课本内容的情况,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课堂教学的单调无聊,四十分钟的课堂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制力,才能避免课堂走神,而学习内容的难懂,课堂的单调,这些都会导致一些学生因此出现抵触情绪,影响之后的学习生涯,许多学生对数学的畏难情绪就是从中学阶段开始。数学作为许多学生学业中的一大难关,学科内容体系繁多,知识点较为深奥,这本就已经令很多学生“望而却步”,而传统的老师输出,学生被动输入知识的教学方式,让老师陷入了教学改革经验不足,学生对数学课堂没有兴趣,教学效果不如意的循环,长此已久,教学模式的弊端暴露,课堂过于低效,学生的成绩也不够理想。
        三、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一)创设情境,以学生为主体
        众所周知,仅仅凭借课堂上的老师热心教学并不能让学生具备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意识,老师要不断创新课堂模式如互动教学,不断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热情和渴望。

新课改要求,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教学《正数与负数》时,需要学生学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会用正负数表达生活中的量,这对初中生来说比较简单,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情境扩展学生对正负数的认识。首先,教师可以出示天气预报:今天最高气温零上六摄氏度,最低气温零下三摄氏度,提问学生如何区分这两个问题,引出正负数的内容,用6℃和-3℃区分。接着提问学生负数的概念,用自己的话说说正数与负数的关系,了解到负数与正数是相反的意义。之后提问学生如果收入25元记做+25,那么支出13记做什么,采用生活化问题加强学生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在问题的引导下激发学生数学兴趣,保证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通过趣味情境激发其参与积极性,营造活跃、积极的课堂氛围,在活动过程中积累对理论知识的应用经验,培养其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实现全面发展,让学生在简单的课堂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应用知识解决难题的快乐。
        (二)合作竞争,引导共同探究
        数学学科非常考验学生的能力,教师要将能力培养结合到实际课堂中来,可以把学生分组,班级内以组为单位进行活动,使其潜移默化地产生竞争意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在合作过程中加强主动学习意识。教师可以根据中学数学课本内容,选择灵活度较大的知识点,在课堂中增加游戏环节,让学生被活动所吸引,凭借兴趣去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如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给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实验,发下数学规律,理解数学知识。通过这种模式,在让学生们扎实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中学生数学能力,检测了其数学相应能力的强弱,这也有利于教师在之后针对性教学,突破弱点。
        (三)测试反馈,巩固课堂所学
        高效课堂的建立,离不开知识的复习巩固,只有在课堂认真学习,课下及时复习的基础上,才能达到高效课堂的意义,而检测反馈才能让老师正确认识到教学效果。老师也可以将检测过程融入课堂之中,创新测试方式,如设计课堂解题比赛,将试卷内容公开进行抢答,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同时让学生看到彼此之间的差距,在参与过程中思考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更能刺激其自主学习的动力。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时可以课上给出一道题目,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进行证明,并尽可能探索多种证明方法。数学学科对学生的培养不仅仅在于我们熟知的计算能力、大脑开发法等,它也对学生的竞争意识、细心程度、应试能力等提出要求,需要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根据场景所需去深入考虑题目信息,顺利解出题目答案。
        结束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努力探索正确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好奇心驱使下充分感受到学习乐趣,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借助外界力量,使用现代化工具,增加学生兴趣程度,让师生双方在互动之中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不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在学习的乐趣中不断深入教学,为高年级及之后的数学学科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亚平.丰富初中数学课堂,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方法[J].学周刊,2020(3):102.
        [2]孔维权.试析丰富初中数学课堂、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方法[J].才智,2020(6):199.
        [3]赵立辉.浅谈如何构建初中高效数学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20(7):156-157.
        [4]张亚新.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讨[J].才智,2020(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