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1期   作者:张辉
[导读] 当今时代,体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均为高校中开展日常工作的重点

        张辉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摘要】当今时代,体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均为高校中开展日常工作的重点,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并实施良性互动,有利于促使当代大学生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高尚品质得到进一步强化和发展,以切实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也就能够在当前新形势之下,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打下新的基础。
        关键词:体育;大学生;思想政治
        党中央明确指出,应对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进行切实强化,对德育、体育、美育三者进行有机结合,在开展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对学生起到教育作用。其中体育作为能够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其不仅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健身性和导向性,且蕴含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在高校中开展体育文化活动,有利于推进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高尚品质的养成和发展,将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结合以及互动,有利于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实和发展得到进一步强化。
        一、使用兴趣对教育进行引领
        在大学校园之中,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能够感受到,参与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强化自身身体素质,还能够愉悦自身的精神,由此,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能够越来越浓厚,坚持进行体育锻炼的信心也就越来越坚定,可见大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个人成就感的满足以及能够有效对自身价值进行体现。
        在大学中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可以将其与大学生所喜爱的体育项目进行结合,在学生具备积极情感以及正确认知的基础上,通过体育锻炼的方式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对学生的意志进行磨炼,从而实现思想政治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由此,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具有专业的知识储备和训练方法,同时其自身具有良好的政治文化素养,以保障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尽可能降低发生运动损伤的概率,还能够获得爱国主义以及集体主义的引导,以促使学生在对体育精神进行感受的同时,能够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确立,切实实现体育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从而推动大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二、创新教学形式、用活教学平台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确定后,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把握与选择就更为重要。基于体育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等特点,体育院校思政课的教学形式应更活泼、方法应更灵活、手段应更多样。首先,结合体育生特点灵活选择教学方式。

应对体育生具象思维特点,可以多剪辑贴合教学内容的视频、图片,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故事性,更有利于抽象价值理念的入耳、入脑、入心;应对体育生对新事物好奇心较强的特点,可以多借助新媒体新技术,选择实事热点问题切入授课主题,将新理论、新思想、新观点、新政策及时融入教学之中;应对体育生主观随意性较大的特点,可以借助教学平台加强课堂管理,帮助其自我约束;应对体育生坐不住板凳,反感理论说教的特点,可以选择参与式教学,引入相关角色翻转课堂,即采用微课堂的形式让学生的手、脑、口等都动起来,促使其“输入式”听课与“输出式”表达,知识的接受与问题的思考结合起来;针对一些学生文化课基础较差的问题,可以引导阅读经典和知识点串讲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其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其次,结合新媒体、新技术用活教学平台。“互联网+”时代,借助于大数据、云计算,用好新媒体平台上思政课无疑是思政课教学的大势所趋。针对体育生课堂学习特点,可以借助微信、微博、MOOC、“超星”等信息工具或平台,提高思政课教学演示文本的展示力和解释力;运用PI教学法,雨课堂教学等,增加手机互动、手机测评的环节;针对体育院校“95后”或“00后”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和关注点,探索建立课程学习的读书会和分享群等,增强教学互动性。再次,加强过程性考核方式应对体育生的“学—训”矛盾。应对学习时间时常被占用,存在“学—训”矛盾的问题,可以采取更灵活的过程性考核方案,而不是简单以期末考试或到课情况来评价学生。三、强化大学生纪律意识
        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大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遵守纪律的重要性。第一,大学生能够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对纪律与自由的辩证统一关系进行感受,体育项目的开展需要遵守特定的规则,学生对其中的规则进行遵守,则能够在实践中逐步对自身的纪律意识进行强化,并且在规则范围内积极发挥自身的能力以及潜能,对自身的运动技艺进行展示的过程中,其处于自由的状态之中,所以在对相关规则进行遵守的基础上自由发挥自身的技艺和能力,则是学生参与体育运动过程中关于纪律与自由辩证关系的认知;第二,对于恶劣体育行为,场下观众会发出“嘘”声,裁判员也会对其进行判罚,此情况针对学生必然属于一种纪律教育,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感受到遵守纪律、尊重规则的重要性,更加有利于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和意识。
        四、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
        在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对学生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其重要基础就是学生具有能够与之相匹配的心理水平,与此同时,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基础。第一,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是促使大学生感觉水平、知觉水平进行提升的过程,大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能够对客观事物进行更加深入的认知,有利于对运动项目的规律进行感性认识和理性把握,从而有效促使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提升;第二,在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大学生自身的记忆水平能够得到提高,因为体育项目通常具有特定的技术动作,学生在对工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工作对体育工作的促进与影响,党建工作与体育业务工作的互促互融。技术动作进行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即能够促使自身记忆水平得到强化;第三,体育运动能够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意志品质,在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大学生可能出现受伤、身体不适等诸多问题,对问题进行有效解决的过程也就是对大学生的意志品质进行磨砺的过程。
        总结:在教学中将大学生体育与思想政治工作进行融合,有利于促使学生的道德品质等方面得到显著提升,所以有必要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学校体育进行充分结合,对大学生进行充分的渗透和培养。
参考文献:
[1]张艳.将体育融入大学生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34.
[2]刘红梅.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体育教学的路径探索[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4):179-180.
[3]纪磊,于天博.大学体育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转向[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30):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