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丽红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东明中学,内蒙古 通辽 028322
摘要:将生活与初中地理日常教学结合起来,除了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地应用、掌握地理知识,还能使课堂教学魅力、活力得到提高。因此,教师应该对生活化教学模式进行合理利用,使教学实效性得到全面提高。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教学探究
一、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发现,大部分初中生认为地理知识非常有趣,因此学习地理的热情较高。大部分学生学习地理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还没有将生活与地理知识联系起来。虽然他们也知道地理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但是很少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地理教材中虽然有一些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但是这些内容却不够丰富,而大部分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对教材中的生活化内容补充得很少。这与教师本身地理生活化实践经验,对所生活地区的地理资源开发不充分有关。有些初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未对自己的家乡做出客观评价,他们在选择生活化的教学素材时,也忽略了学生的经验。而且学生在生活中的地理资源比较匮乏,可供教师选择的素材不多。大多数的初中生学习地理的方式主要是教师的课堂讲解,他们很少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地理知识,而且他们也缺乏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地理知识的经验和能力。
二、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要求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将地理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有效结合在一起,通过这一方式来有效降低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陌生感,使地理教学变得更加趣味化、生活化,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让学生改变对枯燥乏味的地理知识的认识,形成较为深刻且直观的理解。由此可见,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就是体现在能够有效改变传统地理教学课堂枯燥、刻板以及单调的特点,让地理知识趣味性得到有效提升,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这样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也自然能够得到提升。
三、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生活化的课堂互动
若能确保课堂中生生以及师生互动更加和谐,便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因此,教师为了顺利开展课堂教学,应该结合课程内容以及学生性格特征和爱好兴趣对充满趣味性的互动环节加以应用,以便与学生一同进行知识分析,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培养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世界气候的相关知识时,由于相关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属于初中地理难点、重点知识,传统教学模式中,初中生很难顺利掌握相关知识,更难以找到规律理解相应的原理。教师可以将合理的互动环节安排到课堂当中,以便引导初中生主动讨论和思考。在师生互动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基于当地气候进行分析,并且对当地的降水与气温特征加以归纳,可以使学生顺利理解不同的气候类型与特点。
另外,教师也应当将有关世界气候的图片、视频展示给学生,营造良好、轻松的互动氛围,将其求知欲以及好奇心激发出来。在生生互动环节,教师按照学生爱好、兴趣划分小组,结合有关季节的生活知识,对寒带、热带与温带气候和当地民众生活起居间的关系进行探索。比如,临近北极的冰岛、赤道范围内的马来西亚以及温带范围内的中国等,让学生在课前就从图书馆、网络中查找相关国家居民的生活特征资料,在课上进行探讨交流。在这个互动过程中,学生间可以持续讨论、交流,形成头脑风暴,进而发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以便让学生感受学习地理的快乐。再如,在讲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随机说出15个发达国家和15个发展中国家,然后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记忆。在学生准备一段时间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将这些国家写出来,开展竞赛,哪个小组记忆得最多,哪个小组就获得胜利。
(二)生活化的情境创设
对于日常教学而言,情境创设极为有效,倘若教师可以充分结合学生生活创设出和谐的生活化学习情境,随后便可引导初中生深入探究当堂知识。教师在日常教学阶段应该基于当前学习经验与知识水准,结合教材重点、难点,创设出与学生课堂学习相符合的生活情境,使情境实用性、针对性得以提升,确保其思维更加活跃,便于学生记忆与理解[4]。例如,在学习有关我国气温变化和分布的知识时,地理教师应以学生生活体验为基础创设生活情境,推动学生对生活化地理知识加以体会与理解。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当中提出关于气温的生活问题,如今日气温如何?每日气温的变化规律是什么?每年气温怎样变化?初中生会结合自身经验回答问题,教师也可掌握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与理解程度。随后,教师可以进一步询问学生,如感觉早晨更冷、中午更热的原因是什么?生活化学习情境可以帮助教师激发学生求知欲,从而对学生起到思维启发作用,并且经由教师的讲解分析帮助学生掌握相关原理、概念,带领学生逐步懂得气温的影响因素、变化以及分布规律等,使其基础知识掌握得更为牢固。
(三)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
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地理现象,当然也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开展教学。如在讲解水资源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水资源联系起来。在讲解有关交通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所在地区的交通流量,了解所在地区的交通规划是否合理等。此外,生活中有许多实物能够将地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如在进行板块运动的相关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化石的标本,让学生对板块作用下所形成的化石进行直观的观察,使他们了解板块作用的威力。又如讲解有关农学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相应的农作物,让学生对农作物对水分和气候的要求进行分析。将生活中的一些实物融入初中地理教学中,将实物与地理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深刻了解和认识涉及的地理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
四、结语
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于日常教学,可以充分提升教学质量,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此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实现教学方法的持续创新,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从而为全面提升学生地理素养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文亚. 实现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 新课程(中学), 2014(12).
[2]孙婷, 李国红.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 现代教育科学, 2013(4):172-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