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青
陕西省岐山县七〇二学校,陕西 岐山 722405
摘要:作为祖国未来发展的基石,初中生即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祖国的未来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与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因此,培养初中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势在必行,也刻不容缓。历史学科虽然被当作副科,但却拥有其他学科所没有的责任和重担。通过历史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得以培养和发展,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述和讲解,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掌握和理解,让学生感受历史人物背后蕴含的精神财富,受其感染,得其引导,最终成为祖国和民族发展需要的优秀爱国人才。
关键词:初中历史;爱国主义情感;有效策略
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感能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加深对祖国的感情,增强民族团结与道德素养,提升自身素养,并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的优秀接班人。作为历史教育的引导者,教师身负重任,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更要进行情感的传达,让学生从各个方面加深对历史的了解,加强对国家的热爱。本文通过对初中历史教育与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结合的必要性进行讲解,分析当前初中生缺乏爱国情怀的原因,并提出具体措施,希望能全面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的意义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爱国人士,他们甘为祖国独立和发展奉献一切,包括生命。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有“匈奴不灭,何以为家”的霍去病,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有立志改革的王安石,有无数为新中国独立而献出年轻生命的爱国志士,他们的精神永不磨灭,他们的爱国情感值得我们尊敬。而在现代改革中,这些人物的精神,这些爱国主义情感正是新一代需要的。所以,在历史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正确引导学生去感受、体会爱国精神,能让学生的性情得到陶冶,精神得到升华,从心灵深处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继而为祖国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学习。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的有效策略
(一)转变思想,提升自身情感素养
在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和思想,注重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协调好知识与情感教育之间的关系,同时要积极挖掘历史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并以讲解的方式传达给学生。另外,教师也要增强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感,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奠定基础,做好榜样。
(二)明确教学任务,深入挖掘爱国情感
在备课时,历史教师要明确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与爱国情感,并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增强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知识讲解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加强爱国主义情感。比如在讲解“盛唐气象”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唐朝的文化、绘画、书法、历史名人等来明确教学目标,即通过对这些作品和人物的欣赏,了解大唐盛世,了解中国封建社会顶峰时期的文化发展情况与国力强盛下的外交表现,继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感。
教师在讲解完之后也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比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集中在哪些内容上呢?学生刘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盛唐时期的文化发展状况。教师:从中能体会到什么呢?学生宋某:从盛唐气象可以了解唐朝时期的发展水平,了解古代文化,并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民族自豪感。通过这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挖掘爱国主义内涵。
(三)创建问题情境教学,引导学生探讨爱国思想
通过问题情境教学增强初中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也是非常不错的一种方法。创设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比如视频、图片、讨论等。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问题进行思考、探索,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以讲解“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为例,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视频“1997年香港回归大事记”,通过视频的讲解,提出几个问题,让大家在问题中加深对祖国的了解和热爱。比如教师可以问:我们的国家是什么社会制度呢?学生回答:“社会主义制度!”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的都非常好,这就是国弱被欺,只有我们的祖国强大了,其他国家才不会轻视、欺负我们国家。”通过这种问题式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引导学生进行探讨、思考,最终加深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四)以历史事件、人物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革命历史是由革命先辈用汗水和鲜血浇筑而成。历史教师通过对事件、人物的描述增强学生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升华其情感认知,从而更好地落实爱国主义情感。比如在讲解“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这节课时,教师动情描述:日军侵占东三省之后,又向华北地区逼近,此时国家形势十分危急。卢沟桥是当时日军大举进攻的咽喉要道,面对日军的嚣张气焰,当时的金振中营长经常向士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甚至要求士兵在饭前、睡觉前都要高喊“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誓言,以此来激发士兵的爱国之情。正是这份爱国之情让他们一次次与日军殊死搏斗,捍卫了祖国的尊严,也抵挡了日军的侵袭。他们的这种行为和精神正是民族气节与爱国主义情怀的体现。
(五)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强化学生爱国情感
利用多媒体等方式来进行历史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注意力,还能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发挥积极引导的作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好奇心,增强其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比如,在学习“三国鼎立”时,教师可以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战争场景,在讲解抗日战争的时候,可以播放《地道战》《铁道游击队》等,让学生通过影视作品来加深对历史的了解,并为我们的民族英雄感到骄傲,更加热爱祖国。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初中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不仅是为了增强他们的民族团结意识,增强他们的爱国精神,更是为了让他们树立民族自强意识,自觉抵制一切破坏国家和平、统一、民族团结的行为和事件。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各种事件和人物情怀,以多样化的课堂讲解方式,提高学生个人素养,促进其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亮.初中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策略[J].内蒙古教育,2020(2):76-77.
[2]张秋红,辛宁,丁素娟.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意识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17):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