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1期   作者:黄臣
[导读] 地理作为一门涵盖时间、空间等各个方面的学科,

        黄臣
        重庆市酉阳县桃花源中学,重庆 酉阳   409800
        摘要:地理作为一门涵盖时间、空间等各个方面的学科,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门比较复杂的学科,需要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地理知识的任务。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框架结构工具,在帮助学生搭建思维逻辑框架方面具有与不可比拟的优势,将思维导图成功地应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不仅可以培养初中生的地理逻辑能力,还可以提高初中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思维导图
        教学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课程的改革,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已越来越广泛地被教师采纳。文章提出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提高思维导图的应用及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帮助,以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地理思维,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培养地理思维
        思维导图的形式丰富多样,有集合模式、树形模式、网状模式等,但是所有形式的思维导图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思维能力、关联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重点和难点知识的拓展。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地理知识的串联讲解十分必要,地理教师需在讲解过程中构建清晰的、涵盖不同章节内容的地理知识框架,并对其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深入、详细的讲解,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过程中抓住学习重点。
        第一,提高地理综合性思维。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作出整体性的处理和分析,挖掘地理知识的整体性特点,从而逐渐形成地理知识、结构等的综合性思维。第二,提高关联性思维。培养学生强大的知识记忆能力和知识搜索能力,能够使学生在应用地理知识点时充分发挥联想能力,联想到所学的其他相关地理知识。第三,提高辩证性思维。学生在分析处理地理知识时,能够从两面或者多面分析,做到全面覆盖不留死角。
        二、建立地理框架
        地理学科涉及的层面比较宽泛,是初中生学习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重要内容不能一带而过,难以理解的内容也不能直接忽略。例如:在讨论澳大利亚相关地理知识时,教师的教学重点不应只停留在单纯地介绍澳大利亚这个国家上,应深入挖掘澳大利亚被赋予这两大美称的具体原因。作为“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养羊数量竟达1.6至1.7亿只,是名副其实的羊毛出口国;作为“矿车上的国家”,因其自然物产资源极其丰富,矿物质积累量给澳大利亚人民和全世界带来了丰富的财富。为向学生输送更多关于澳大利亚的信息,教师必须拓宽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巧妙利用思维导图法将这些相关知识串联起来,抓住原因、措施、要求等基本要素,在黑板上呈现出一幅思维导图,清晰地在学生脑海中刻下有关的印象。


        三、做好课前、课中、课后工作
        (一)引导学生做好地理课程的预习
        初中生在课前进行充分的预习工作,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有利于在地理课堂上能紧跟教师的教学节奏,加深对地理知识点的理解、记忆、掌握和运用。但在实际学习中,初中生能够完成课前预习工作的人数较少,主要原因是初中生没有强烈的学习主动性,对将要学习的知识点了解程度较低。如果学生应用思维导图的模式进行地理课程的预习工作,会产生良好的预习效果。首先,初中生运用思维导图的模式进行地理课程的预习更加自由和便利,在对所学知识点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能够促进地理知识点的迁移,从而使初中生对地理的学习更加全面、深刻。其次,初中生充分地使用思维导图模式进行地理课程预习工作,可以全面、整体地掌握地理的知识内容,充分发挥思维导图逻辑性强的优势,有利于初中生紧跟地理教师的课堂讲课节奏,有利于初中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地理教材各章节的知识点的联系,提高地理学习的效率。例如,在学习中国地形的地理知识时,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模式进行预习,可以迅速找出重点内容,即中国的地形类型和地形特征,以此初步了解所学内容的概况。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进一步了解中国五种地形的概况、类型及分布,进而掌握中国的地形特征。总之,初中生坚持应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地理课程预习,可以大大提高其逻辑能力、联想能力等。
        (二)掌握课堂节奏,提高教学的效率
        将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充分应用到初中地理教学工作中,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确定教学内容框架,把控课堂教学的内容,使初中地理教学工作达到层次分明的效果,即初中地理教师能够在教学工作中做到对重点知识充分讲解,对教材内容的讲解由浅入深,使初中生能够熟练掌握地理知识原理和规律,提升学习地理知识的效果。例如,初中地理教师在讲解中国气候的知识时,可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模式确定课堂讲解的大纲,引导初中生在理解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及空间分布的基础上,分析、掌握我国的气候特征。思维导图模式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有利于明确教师的教学思路,使初中生能够充分掌握整体的地理知识网。
        (三)引领学生做好地理课后的复习工作
        初中生在利用预习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复习地理教师的课堂讲授内容,形成自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最终绘制成课后思维导图进行整体复习,不仅可以摒弃死记硬背的落后复习方式,还可以减轻课后复习的负担,使复习内容清晰、明确,便于记忆和理解。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全过程中提高思维导图模式的应用,能够使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发生重大的变革与创新,能够在引导初中生主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联想能力、整体分析能力等,进而提高对初中地理知识的掌握、应用程度,思维导图模式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工作中,无论对教师还是初中生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符合初中生的成长思维特性以及地理学科的复杂性学科特点,不仅能够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成效,还能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可操作性和延伸性,帮助地理教师确定教学框架,抓住教学重点,帮助初中生梳理知识脉络、提高分析能力。所以思维导图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肖琳.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实践研究[J].成才之路,2019(35).
        [2]单瑞.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