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中对小学生德育问题的建设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1期   作者: 聂蓉
[导读] 教师是学生学习期间的组织者以及引导者

        聂蓉
        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城关小学,陕西 安康 725400
        摘要:教师是学生学习期间的组织者以及引导者,同时还是知识的重要传承者,其工作会对学生生活以及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班主任在和儿童进行互动交往期间,需对儿童实施道德教育,因为道德教育是日常教学当中的重要部分,班主任必须做好德育教育这项工作,这样才可对儿童道德素质加以有效培养。在对小学德育工作加以概述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之后对班主任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途径展开探究,使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问题得以解决。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问题;教育;养成
一直以来,德育教育都是学校教育当中的一个难点。和智力教育相比,德育教育通常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德育教育实际效果极易受到干扰。对一个人现有行为习惯加以改变需要在行动上以及思想上付出一定时间以及精力,对一个人思想进行改变非常困难。班主任应当在日常管理工作当中开展德育教育,促使儿童逐渐养成正确的三观,进而为儿童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一、关于小学德育工作的概述
(一)德育内容
小学时期的德育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第一,思想道德方面教育,即在实际教学当中强化儿童思想道德方面教育,促使儿童思想品质以及道德水平不断提高。
第二,行为道德方面教育,即实施行为道德方面教育,规范儿童行为,促使其变成合格的学生。
第三,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方面教育,促使儿童树立起爱国意识,同时在学习及生活当中可以做到团结友爱。
(二)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在学校教育之中,德育教育属于重要内容。而小学阶段乃是对儿童道德观念加以培养的黄金时期。班主任不仅要在这个阶段传授给儿童学科知识,同时还需在此阶段教给儿童一些做人道理,对儿童道德观念加以有效培养。小学是儿童形成三观的重要阶段。在此期间,班主任需注重并且强化德育教育,突显出德育教育具有的重要性。
        二、当前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
(一)德育工作偏重模式化及理论化
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普遍是纯理论知识,开展模式化课堂教学,班主任对于儿童接受能力以及接受效果不够重视,一味向儿童强制灌输品德意识。班主任一般会延续以往教学经验以及教学方式,并未及时进行创新。这对儿童而言,难以取得实际成效,儿童将班主任开展的德育工作当作例行公事,甚至还会产生抵触情绪。
(二)德育工作并未受到重视
以往教学工作并没有将德育工作当作重要的考核指标,而且教育部门对于教育业绩十分看重,学校只对儿童的升学率加以重视,而学生家长更重视儿童的考试成绩以及卷面分数,致使德育教育一直被忽视。现阶段,教育渐渐进入到了商业化这一阶段,这对学校教育造成较大影响。德育工作并非班主任独立承担的责任,其属于社会性的工作,需由社会、学校以及家庭一同努力。但就当前情况来看,社会、学校以及家庭显然未对德育教育加以重视。


        三、班主任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途径
(一)增强品德教育,培养儿童高尚品质
进行德育教育期间,班主任需强化儿童的品德教育。因为在儿童成长期间,其具有的品德非常重要,可以直接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以及全面发展。由于儿童年龄较小,缺乏自制力,其在成长期间很容易遭受外界一些不良因素较大影响,进而导致儿童成长出现偏差。班主任对儿童实施德育教育之时,首先应当强化品德教育,借助有效教育来引领儿童渐渐成长为品德高尚的人。班主任在对儿童实施品德教育期间,可引领其渐渐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习惯,同时逐渐养成坚强勇敢、活泼开朗、热爱劳动、勤劳朴素以及诚实守信的品格,并且指导儿童渐渐养成无私、友好的品格。具体培养期间,班主任除了要借助思政课程来强化儿童理论知识之外,同时还需把品德教育和儿童平时生活进行联系,引导儿童树立起良好思想品质。
(二)重视儿童心理健康,促使儿童健康成长
德育教育除了含有学生行为以及道德素养之外,同时还包含儿童心理健康。据调查,最近几年,国内大部分儿童都存在一些心理问题,情况严重的甚至对儿童健康成长造成较大影响。新时期,班主任在强化德育教育之时,需要对儿童心理健康加以关注。特别是在当前新课标具体要求之下,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期间,除了要对儿童成绩加以重视之外,同时还需对儿童心理健康加以关注,引导儿童全面发展,这是班主任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之时,需要紧紧围绕着儿童心理健康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以此来强化儿童心理健康,引领儿童成长为充满阳光、健康的、积极的人。第一,班主任需要对儿童身心方面发展特征加以充分考虑,针对儿童成长期间所遇问题,运用“主题+单元”这种形式来开展心理健康方面教育工作。第二,班主任对儿童实施心理健康方面教育期间,需要对不同的心理锻炼形式加以运用,比如游戏、户外心理以及角色扮演这些训练,从而促使儿童在心理训练期间对负面情绪进行宣泄,逐渐养成健康积极的心理。
(三)注重班风建设,培养儿童团结精神
在小学时期,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期间,需要为儿童创设良好班风,培养儿童团结精神。一个班级具有的精神风貌和班主任实际管理理念存在紧密联系。班主任首先需在班级事务这一方面起到表率作用,为儿童行为起到带头示范作用。班主任要求儿童做到的,自身必须先做到,同时针对儿童不良行为,班主任不仅要给予关注,同时还需给予儿童宽容,逐渐引导儿童学会运用适当方式来改正不良行为。进行班级管理期间,班主任需借助一些学校活动,这样可以提高儿童的精神风貌,促使其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因为儿童普遍存在好胜心,所以班主任需引导儿童借助好胜心来挑战自身潜能,并且让儿童在自信这一基础之上逐渐学会爱人以及尊重他人,进而学会和他人进行友好相处。
        四、结论
小学阶段的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期间存在不少问题,如德育工作偏重模式化及理论化,儿童道德意识比较单薄以及未对德育工作加以重视等,这对德育教育整体效果产生较大影响。班主任需增强品德教育,培养儿童高尚品质,重视儿童心理健康,促使儿童健康成长,开展红色教育,强化爱国主义方面教育,同时注重班风建设,培养儿童团结精神。只有这样,才可对儿童道德素养加以培养,促使儿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雪冰.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研论丛,2019(11):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