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文
湖南省永州市第四中学,湖南 永州 4250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越来越深入地发展,我国高中体育课程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为了全面提升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修养,在高中课程中加入了体育教学的新课程标准,从而对于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一些改善。因而,本文主要探讨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体育创新教学。
关键词:终身体育意识;体能与技术;自主学习
一、引言
目前在经济发展已经达到稳定的阶段,人们对于身体素质的要求就有所提高。所以在全民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情况下,要加强对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从而要实施高中体育教学的新课程标准,并推动这项课程不断改进与发展,以更好的形式适应高中学生的生活节奏。要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共同推进对这项课程的实施,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和责任意识,认真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努力推行新课程的实施。学生要主动自觉地遵循课程要求,认真加强身体素质的训练,从而提高整体的身体素质水平,使体育教学的管理得以顺利发展。
二、新课程下高中体育创新教学探讨
(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高中体育课程不仅包含理论课程,还包括实践课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会疏于理论课程的教学,而实践课程往往需要在理论课程的基础之上进行。理论课程一般指体育教学中的活动概要以及在进行体育活动时需要注意到的事项,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要选择适宜的体育教材,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以及心理特征去进行针对性教学。其次,教师还应该重点强调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的注意事项,了解各类体育竞赛的规则和技巧,用最优的体育教材给学生最好的体育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在高中阶段这一特殊时期,传统的体育教学形式已经不能满足高中生的锻炼需求,所以,体育教师应当积极探索新颖的教学模式,综合学生生理及心理特征进行针对性教学,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对学习体育课程的兴趣,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效果。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每次课程结束后和学生进行一场交流会,通过和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完善教学模式,用最大的热情给高中学子带来身体上的放松以及精神上的愉悦,进而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二)以生为本把握规律促进体能与运动技术协同发展
高中阶段是学生生长发育和身心发展特别是体能发展的关键时期,目前我国体育课程体系是以“技术”为主线,即以运动技能体系和教师能力来设计,这种设计由于忽略了学生生长发育规律,违背了动作能力发展的规律,使学生的运动锻炼缺乏科学的指导,大大制约了学生的生长发育和身体素质的发展。所以要做好三点工作。一是充分认识高中生的生理特点。高中生属于后青春期,年龄一般在15—18岁,个性发展处于慢而平衡的按比例发展,器官功能已成熟,身体形态和生理指标已接近成人标准。
无论是身高、体重,还是骨骼的坚固性、关节的灵活性等指标,都呈现出趋缓和下降态势。这个时期,学生的体能锻炼特别要注重身体姿势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可以做一些适当负荷的力量锻炼和动力性锻炼。二是高中生的心理特点。逻辑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独立性、批判性增强,对一些运动技能喜欢挑战难度大点的。特别是对涉及的运动原理和规律,热衷于探究,也因此更喜欢启发式的、探究式的教学。三是高中生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高中阶段的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具有阶段性,包括增长阶段与稳定阶段,总体呈先增后稳的趋势。因此,要遵循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和能力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生长发育不同阶段进行适宜的运动锻炼。要由过去那种以“技术”为主线的体育课程体系转变为技术与体能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实现体能与运动技术的辩证统一。既要让学生掌握运动负荷相对较小的相关运动技术,又要让学生掌握运动负荷较大的体能锻炼的步骤、方法及组织安排,从而激发学生的身体潜质,实现科学有效的体育锻炼。
(三)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的发展不仅包括自然性的发展,也包括社会性的发展,当然自主性的发展也必不可少。长期以来,学校体育紧紧围绕国家体测,追求生物体育观基础上的体质发展,试图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一些生物性改善和提升。但体育不仅仅是一项改善、优化、提升学生体质的身体运动,也是一项促进心理、社会适应能力成长的人文实践活动。所以,体育教学理念要由过去的“生物体育观”转变为“三维体育观”,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个维度你,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促进全面发展。一是体育教学创新。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想学”“我要学”。一种教材,万种教法。要摒弃过去那种机械式、枯燥式的教学,多采用一些情境式、探究式、案例式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合理运动,变“强压式”为“合理式”。课前,体育教师要对学生身体状况进行充分调查和深入了解,合理搭配器材种类,让学生做到运动负荷大小适中。课后,在学生中进行调研、座谈,充分听取学生对评价的建议和意见,以便更好地完善评价体系。二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体能模块教学的特点是以实践课为主,教学过程中,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间才能更好地相互配合、相互信任,共融共享活动。体育教师要矮下身子,既要让学生明白体能教学的意义和目的,又要让学生增强良好的运动体验,对生活、学习及未来工作均大有裨益。三是体育器材要跟上。建立健全体育器材等教学硬件设施,满足体能课教学的基本之需。
三、结束语
高中体育课程教学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因此要使课程更加丰富化,乐趣化,从而使学生可以融入体育课堂中,完成体育锻炼的目标与任务,全面提高整体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我们只有对现状进行改变,在现在基础上加以对新课程的改进与提升,优化各种教学水平和技术,才能不断促进高中体育教学的质量提升,提高整体教师团队的素质,才能使体育教师对于自己的课程更加负责,更好地贯彻落实新课标下体育课程的标准实施。
参考文献
[1]杨宗乾 . 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措施分析[J]. 中学课程辅导 ( 教师教育 ),2019(4).
[2]钟青 . 探究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J]. 中学课程辅导 ( 教师通讯 ),2017(15):73.
[3]周国忠 . 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途径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