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磊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摘要】据调查我国现在的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受到各个部门的重视。为了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以呼吁学生们强身健体,激励学生们强身健体,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们的锻炼热情,从而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身体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
从目前来看,我国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学校需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加强校内体育文化建设,在让他们享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时,也促使他们的身心素质得到锻炼。
一、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
(一)学生缺乏锻炼积极性
在体育锻炼中,学生们仅仅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而且他们不具备运动技能,因此锻炼也非常不科学。此外,还有很多学生对运动不熟悉,缺乏锻炼的积极性,所以也无法达到体育锻炼的效果。在体育锻炼中,学生因为没有形成健康观念,因此不具备自觉性,同时也不注重体育锻炼,甚至逃避体育锻炼,对运动非常抗拒。
(二)锻炼内容单一
如今学生体育锻炼的模式普遍存在很单一的问题。大多数以群体锻炼、跑步为主,仅限于操场跑步和球类运动,而且锻炼的时间也不长。不能拓展更加丰富的锻炼模式,也显得非常枯燥和单一化。还有很多学生怕受伤、怕累,因此不敢参与体育锻炼活动。
(三)缺乏指导性
因为锻炼缺乏教师进行指导,因此也缺乏组织性、指导性,学生完全是随着自己的意愿来开展体育锻炼。导致运动量和运动行为都不规范,而且缺乏科学性。因此不但无法起到锻炼学生体魄的作用,同时也不能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甚至错误的运动还可能损坏学生的身体。
二、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对策
(一)提高学生自觉进行锻炼的意识
在锻炼当中,首先要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学生的锻炼意识,只有学生们在主观意识上进行了自我调整,才能决定他们的行为发生转变,最终形成一个正确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兴趣也很重要,这是较为关键的一个因素,只有在出发学生的兴趣点之后,他们才能更加主动的去进行活动,才能有机会在活动中找到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产生高度热情,逐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在这次的调研活动中因为受到气温的影响、场所的制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学生在运动兴趣受到一定的限制,不能满足各个学生的要求。这也需要我们有关部门引起重视,如何去进行改善相关问题有待解决。
(二)使学生掌握制定合理安排运动处方的方法
在运动的过程中,活动的方式、锻炼的力度、时长等等都是称之为运动处方。要合理的进行规划,科学的进行设计,才能最终实现其目标的效果达到一个理想状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相关的现代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调查中可以发现侧重锻炼是分为技能的和体能的两种。前一种会比较锻炼学生的身体柔软度以及力量,后一种就会比较偏向于持续力量以及爆发能量。要求学生在进行活动锻炼时要注意将二者结合,联系实际,全面化、整体化的进行训练,全方位的锻炼身体。在运动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建议每周的锻炼不少于三次,每次不低于半个小时,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状态,得到一个较为优秀的身体素质。
(三)科学评价学生参与课外锻炼的情况
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学校要构建关于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评价制度,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评价的依据是学生的锻炼状况,可采取打卡的制度,记录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次数等。还可以采用专业的信息采集系统,对学生体育运动项目、强度、时间等信息进行记录。每学期进行一次评价,对于锻炼次数多,积极性高的学生,学校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并促使其带动锻炼次数少的学生,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四)根据学生的年级来制订体育锻炼计划
对于大一学生来说学生,可以制订强制性的课外体育锻炼计划。具体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指定性体育锻炼,另一种是自主性体育锻炼。前者要求大学生必须参与体育锻炼,包括早操以及平时的锻炼等。后者则指的是学生自愿参加的体育比赛、体育活动、培训活动等,从而提高活动量。若是学校的场地器材存在限制,则指定性体育锻炼可以是奔跑或者另外的简单锻炼形式,其对时间没有限制。对于大二学生,可采取自主锻炼的方式,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体育协会的活动。而且投入选修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进行自主管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适当地进行指导。对于毕业班的学生,因为其忙于毕业设计和就业的事情,所以可能无时间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所以可编制出业余体育锻炼的手册电子书,让学生自愿参与锻炼。
(五)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学校可不定期开展体育讲座、体育活动,或者开辟体育健康知识专栏,为学生宣传健康锻炼的理念。根据学校自身所建立的体育协会、体育管理部门,针对学校的体育器材和学生的锻炼进行管理,促使学生的体育活动必须不少于每周一次,每次多于一小时。另外还要积极地建立特色体育锻炼形式,课外锻炼仅仅靠教师是不够的,必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可开展各种特色体育锻炼形式,比如滑轮、舞蹈、健身操、跆拳道等,也可以发展一些传统民族体育锻炼项目,比如射箭、踢毽子、球类运动等,扩大学生的参与力度。
(六)加大各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开放力度
在我国颁布的相关政策法规中,明确的说明过各个地区的教育工作、建筑建造、基础设施要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相关要求来进行,要高要求、严标准。大力的支持学校相关基本工作,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要求。但有些学校存在着不能满足自己学校学生的锻炼要求,个别还有关闭,拒绝学生入内的运动场所,这些场地只有在一些特定的活动时,才会让学生入内,导致使用率非常低,不能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在此向各个学校发出倡议,希望学校可以按照实际情况来进行建造锻炼的场地,可以在平时开放一些锻炼的场地让学生进行合理的运动,呼吁学生可以及时的进行锻炼。
总结: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机构,其承担着输送社会人才的职责。为了促使学生的身心发展更加平衡,学校除了要开展教学工作外,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开展体育锻炼,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单思聪.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28(10):23+26.
[2]郭仁红.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与对策分析[J].国际公关,2020(09):246-247.
[3]李小坤,田永周.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问题研究[J].才智,2020(1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