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世锋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六中学,贵州 六盘水 553000
摘要:美术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是艺术家家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也是文化的重要传递媒介。同时,人们也可以用艺术来表达个人的观点和想法。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欣赏美和创造美被放在了重要位置,在体验美术作品独特美的过程中,可以欣赏作家的内心的感性,提高学生们的美感体验,实现美术的核心素养。现在初中美术教育课程中,有的美术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不注意帮助学生积累美学经验,不重视指导学生的美术技巧,致使部分学生厌弃美术,这也导致了美术的核心素养没有得到培养和发展。为此,初中美术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并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着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策略
美术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是培养学生的幻想能力和想象能力、表现能力,动手能力等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很多学校美术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失误,不能实现新课标对于美术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通过对学校美术课的现状,通过对理想和现实矛盾进行解决,找到科学的美术教学方法。初中美术课堂通过教师对平日课程活动的耐心讲解说明,学生们可以逐渐学习到很多相关的绘画知识和技术。但由于美术教学本身就没有一定的思维逻辑和固定的章法公式,所以在新时代中的教学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机械的思维是有限的,难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尤其是在当下,着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市很重要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们可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寻找改善教学方式的战略,并将多种多样的美术知识传达到学生们的头脑,感受到美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在愉快的气氛中激发学生艺术创造潜能,创作出充满新时代气息的作品,进而实现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社会在发展,人文在进步,学校根据未来的发展趋势,对过去的教育方式进行研究,结合学生现在的实际情况及新课程的要求,找出缺点,研究制定应对策略,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更好的学习和感受。还可以从地区角度参与,并行使综合性能力。美术课程是整个教育系统中特别的课程,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们对欣赏和创造的情绪。为此,教师要依托高级概念、团队合作和信息技术的巧妙使用,在课堂上注意双向互动,增强初中美术的教学氛围,形成对参与问题的认识。根据教育的节奏,可以探索更多的内容,打开思路,向深度发展,向每个方向发展。
一、初中美术教学问题
现代的教育教学告诉我们:美术教学目标不是为了培养学生成为绘画大师、艺术大师,而是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核心素养。在教学方法上,就要创新、要改革,这一点也正是新课程改革所达到的目标。现在有些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还不够成熟。虽然是以新的课程标准作为基础,但在相互作用方面体现出来的结果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显示出学生的缺乏学习热情,容易感到审美疲劳,被动等待知识的传授,对问题的认识不足,整个教室的气氛不够活跃。在初中美术课堂里,教师的有效指导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大幅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美学素养和创造性。事实上,初中美术教师的整体数量和质量都存在不足,教师的水平也很不一样,可以说是不均衡,不能很好地完成相应的教学课题,教育质量略显不足。很少有老师采用人本主义的教学设计,部分美术教师只传授美术知识和技术,很少深入挖掘作品本身的人本主义思想和文化环境,因此美术作品可能和作者生活的特定历史时代相分离。结果,美术课堂失去了弘扬人文情怀和道德感染的教育意义。此外,还存在不注意新课程标准内容的学习的美术教师,他们的教学很少能让学生们真正理解理论丰富而抽象的艺术作品。结果是学生们对美术课不感兴趣,训练美术技术的作业只是以功利性的心态完成。缺少师生互动与教学活动的沟通,学生就失去学习的主动权,无法运用艺术知识体验艺术的价值。
二、初中美术教学策略
(一)强化互动,增强创新
如果想在初中美术课堂进行人文素养渗透,只依靠教师单方面的教育,开展传统教学法确实不会奏效。因此学生们应该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课堂,强化课堂主人的意识。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有机结合,师生相互作用,才能有效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不断尝试探索学习,协同学习,发现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并且根据每个学生的独创性和教师的个人教育经验,根据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概念,设计适合学生个别发展的有效的教育策略。教师与学生互动,建立学生积极学习,慎重思考的课堂。美术是具有强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科目,作品通常都比较抽象。作家们用哲学思考,表现出丰富的感性和美感思考。因此,美术老师应该慎重地设计不同情景的教学方法,在上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改进教学情境的新鲜感和创新性,刺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美术作品通过丰富的构思、感性的态度、作品的美感和直接的彩色形象传达给观众。只有具备一定程度的人文理解能力的教师,才能具备人本主义教育的概念,运用人本主义教育的观点,让学生接受在工作方面丰富的人本主义的价值。
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要我学”转向“我要学”,由外在的压迫转为内在的动力。但长期的教学习惯,使学生养成了听老师讲,被动学习的习惯。通过调查问卷的统计,我们发现,这种现象会在年龄不断增长中有所改变,自学或和他人合作学习的欲望会越来越强,这也是初中生不断成熟的表现。自我表现、个性张扬,促使他们越来越想自己解决问题。
(二)评价教学,树立学生学习信心
老师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后最容易忽视的就是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许多老师在美术课程结束后,没有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致使学生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从而导致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能力认识不足。因此,老师在给学生上初中美术课的时候,应该及时对学生进行周期性的评价,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中学美术学习中的缺点,同时也能在中学美术学习过程中有好的学习态度,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评价是美术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评价一个学生的作品是至关重要,它会关系到对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提倡课堂活力的同时,学生的感情表达也是各式各样,我们再也不能用以前的统一标准去评价多元的东西,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表达方式和进步。我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生生互评 。中小学美术教师往往同时教多个班级人数较多,对很多学生了解不是很清楚,因此评价有很大的主观,不能做到公平、公正,这样太单一的评价,不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我们可以采取学生与学生互评的方式,充分考虑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让学生在学生之间找到优缺点,从而相互之间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评价公平、公正。这样才能使一堂课在短时间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座谈的方式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课业进行评价,采取好的评价方式就会收到好的效果。在评价时我们可以考虑让学生和老师之间以座谈的方式来师生共同评价,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老师作为指导者,进行引导,让学生从别人身上找优点,看到自己的缺点,提高了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的能力。这样即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又铸造了学生的品格,提高了学习效率。
3.评价要模糊不能太直接。评价不是只单单是对学生的作品评价,而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好的评价往往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之会让学生失去这门课的学习欲望,而不利于学生的审美教育。我们老师往往喜欢以分数来评价一个学生的水平,这样太直接,容易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冲击,降低了学习美术的兴趣。我想我们可以以一种含糊的方式来评价,比如在作业上以优、良、及格等方式来批注。这样含糊又有区别,切合实际,也不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伤害,再加上简洁的点评,让学生及时发现缺点改进学习方法。
4.鼓励与表扬。评价不能是单调的,要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心情愉快,提高学习兴趣。而不能批评、训诉、讽刺,这些行为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给学生带来恐惧。我们对课业的评价的目的是什么?除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就是在评价中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学生的课业如果受到老师的表扬或得到大家的赞扬,心里是非常兴奋的,也会给学习带来巨大的动力。
结语
美术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份,我们要意识到它的重要性,让美术为学生创造美好的心灵,让学生走向开放,把生活融入到美术中来。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劳的全方面的人才。
总之,美术课程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教师的作用不是仅仅讲解美术知识,单方面传授美术技术,更重要的是传达好美术作品的精神内涵。了解多种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让学生能尽力触摸到作品的“灵魂”。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理解不同的历史背景和国家文化的艺术作品,通过艺术作品了解世界和多种文化。把通过美术课学到的美术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提高个人的核心素养水平,进而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做一个有社会竞争力的人。
参考文献:
[1]凌国荣.初中美术人文素养教学策略探究[J].合肥师范学院,2014.
[2]马传寅.高中美术鉴赏课之人文素质培养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5(12):106.
[3]刘江超.当前中考背景下初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美术教育研究,2017(18):157.
[4]刘俊婷.浅谈情景教学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读天下(综合),2019(27):0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