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业高中舞蹈教学中舞蹈表现力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1期   作者:吴萌
[导读] 我国的舞蹈教学工作中,教师对于动作和技术技巧的重视程度过高,

        吴萌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职业学校,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我国的舞蹈教学工作中,教师对于动作和技术技巧的重视程度过高,使舞蹈自身的表现能力和表现方法并没有被学生有效掌握。舞蹈自身的表现力是通过舞者对舞蹈的深刻体会,以舞者自身的肢体语言为基础进行的艺术内涵体的体现。本文对如何在有效开展舞蹈教学,提高学生的舞蹈能力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职业高中;舞蹈表现力;舞蹈美
        
        舞蹈表现能力主要是舞蹈表演者用心对舞蹈的内容和内涵进行的理解,舞蹈表现力的提升能将舞蹈动作中的美感更好地体现出来。在舞蹈表演中舞蹈的效果、音乐形式、演员的演出动作等都要通过舞蹈表现力呈现其内涵。现阶段中职教学活动中,一些舞蹈技巧和舞蹈动作表现方面虽然没有问题,但在舞蹈表演力方面则有问题,所以教师能使用多种途径对学生的表现力进行培养,以提高学生的舞蹈能力。
        一、中职舞蹈课教学表现力不足的具体体现
        舞蹈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在教师的训练下掌握娴熟的舞蹈动作,更能顺利地将舞蹈表现出来,但学生在舞蹈练习的时候,没有太多情感的融入,仅是机械式地进行舞蹈动作的展示,使舞蹈的整体展现力不足。所以舞蹈的整体韵味不足,缺乏情感融入,很难表现出舞蹈者的舞蹈情感,且不能将其传递给出舞蹈的情感内涵。中职舞蹈教师在教学中发现此类问题,需要对学生进行调整。教师为能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可以从先天舞蹈表现力影响因素和后天舞蹈表现力影响因素这两方面入手,先天舞蹈表现力主要是指舞蹈者的个人气质、性格、生活阅历等,后天舞蹈表现因素则是舞蹈者在舞蹈学习过程中设置的课程内容、开展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等。
        二、提升舞蹈教学表现力的有效方法
        (一)强化舞蹈动作与情感对应的想象能力
        舞蹈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动作要领以及相应的技巧进行培训,同时还要让学生能够对舞蹈加强理解,让舞蹈的内涵能够得以丰富,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让舞蹈动作与内涵有效结合。每一个舞蹈动作当中都应包含舞者的情感,这种情感的体现不单单是舞者自身的人生体悟和阅历的展现,同时还应当融入一些想象力,让舞者在表演舞蹈时能够深深地融入到这一氛围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够将舞蹈表演好。若想要达到这样的表演效果,教师必须使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让学生能够找到灵感,从而用自己的舞蹈表现出自己内心的情感。在舞蹈的过程中,将最好的效果展现出来。学生需要对舞蹈的背景进行充分理解,同时还需要对舞蹈的内容进行体会。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充分表达出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舞蹈的表演当中,提高舞蹈教学的质量。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教学活动中完整的舞蹈作品展示,需要有音乐为支撑,音乐是舞蹈的灵魂所在,所以任何一个舞蹈若没有音乐的陪衬会显枯燥和乏味。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对提升学生舞蹈表现能力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为能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需要适度地带领学生欣赏名家音乐,先让学生对音乐有感悟,学生在表演的时候才会有感悟。学生把握好音乐的节拍、旋律后,才能进行舞蹈动作的细节把握,这样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才可以更好,才能在表演中抓住观众的目光。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为学生讲授舞蹈动作,更要给学生介绍有关配乐的内容,让学生在配乐表演中更好地理解舞蹈动作的每个细节,这样才能让舞蹈的表现力更佳。教师尤其要给学生讲授舞蹈高潮的重点音符把握,使学生能在舞蹈动作中把握好节拍,跟上音乐,掌握好主题节奏,这样才能体现出舞蹈的内涵。
        (三)加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舞蹈作品本身便是非常重要的艺术作品之一,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必须要拥有良好的舞蹈审美能力,其审美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舞蹈作品的表现力。学生在欣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要对舞蹈的艺术气息进行体会,要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到舞蹈作品当中,对其中的艺术进行感受。每一次赏析课程结束后,教师都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要将自己在赏析过程中所得到的感悟与同学进行交流。在这样的讨论当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将会不断提高。这样便能够在舞蹈当中更好地提高表现能力,为学生学习舞蹈打好基础。
        (四)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对舞蹈表现力的影响
        首先,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一种积极的、有意识的知觉。一名舞蹈表演者必须掌握观察生活的能力,必须对社会现象进行有效观察,通过观察各类舞蹈中去总结经验。中职学校应当积极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观察事物,教师应当传授学生观察的方法,将观察的技巧传授给学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让学生形成善于观察的习惯,从而在不断的观察当中积累经验,提高学生整体舞蹈能力。
        其次,记忆能力。舞蹈艺术在表达方式上通过人体的运动,形成特殊的语言,对舞蹈的艺术形象进行描绘。舞蹈艺术的语言和形象要在特定的时空内完成,它们看得见却摸不着,无法用文字或者符号对其进行记录。舞蹈的形象只能够通过舞者的记忆和身体进行表现。这便要求教师必须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忆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去掌握记忆规律,在大量的锻炼当中积累相关经验。
        最后,激发创造能力。创造和创新作为舞蹈艺术的终极目标,是教育活动开设的前提保障。丰富的创造能力会带来具有创意的作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要将学生从条条框框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要鼓励学生在兼容并收的过程中,将优势提炼出来,为我所用,并能在大胆创新中不断推动舞蹈事业的蓬勃发展。
        结束语:舞蹈艺术教育是一个充满情感的课堂,舞蹈表现能力的培养更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由于舞蹈是使用肢体进行舞蹈内涵表达的,所以较强的舞蹈表现力,对舞蹈作品的成败而言至关重要。教学活动中中职舞蹈教师为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要让学生用心、用情感进行舞蹈动作的表达,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
        参考文献:
        [1]刘翠萍.浅谈中职舞蹈教学中舞蹈表现力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5):230-231.
        [2]苏燕.浅析中职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策略[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6):31-32.
        [3]刘芳.浅谈舞蹈教学中情感表现力的培养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7(7):31-32.
        [4]张赟,刘攀成.在职业教育中开展艺术教育的研究——中职生舞蹈表现力的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20):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