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单单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第九中学,贵州 六盘水 553400
摘要: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离不开教师对学情的精准分析,但目前很多教师的学情分析出现“泛化”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章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使用问卷调查法,通过五个步骤——文本解读、问卷设计、数据整理、数据编码与统计、需求分析与教学决策,辅助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分析教学;学情分析;教学决策;应知能力
一、问题提出
教学设计是一个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对解决方法进行试行、评价实施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修改方法的过程。分析教学问题的前提是教师发现教学问题,找到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对于教师来说,学生学习的重点相对容易获得,通过文本解读即可找到。而学生学习的难点则需要教师进行精准学情分析才可获得,这也是教学设计的难点。
笔者在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中发现,很多教师在学情分析时最常用经验分析法。这种方法有赖于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如果对学情缺乏系统、深入的分析,则容易出现“泛化”现象,可能会导致课堂教学走流程,缺乏实效。
问卷调查法可以收集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和学习期待等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理论进行数据分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课堂低效问题。因此,笔者与一线教师合作,深入分析每一节阅读研究课前的学情,总结出“基于问卷调查的精准学情分析五步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有利于教师更加清晰地认识学生的需求,更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甚至能帮助教师意识到被忽视的学生长远发展及班级文化建设目标。
二、教材背景介绍
笔者使用的是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6中Section B的内容。Section B介绍了西方新年许愿的习俗,包括新年愿望(New Year's resolutions)的定义、类型及其实现困难。这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时,主要是帮助学生在新年许愿的语境中运用“be going to”结构谈论自己新一年的愿望、目标等,并在此过程中意识到树立目标、制订计划并付诸实施的重要性。
三、学情分析步骤介绍
为了对学情进行精准分析,笔者采取了以下五个步骤。
第一步:文本解读。梳理主要内容、主旨大意、写作意图、语言知识等,为问卷设计和分析打下基础。
第二步:问卷设计。为了收集到真实的信息,笔者选择了开放式问卷。具体策略是,根据文本解读结果设计问卷问题。
第三步:数据整理。问卷回收后,将所有笔答内容转为电子版,填入Excel表格中,以便于数据统计。
第四步:数据编码与统计。由于收集到的是有一定数量的质性数据,因此笔者一方面借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完成了一级编码;另一方面根据关键词,利用Excel中的公式,统计类似内容出现的次数、人数和比例。
第五步:需求分析与教学决策。
根据教育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对学生需求类型进行分析、判断,据此区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进而发现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的策略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总之,本案例要实现的目标可以分为短期、长期两个层面。前者包括语言知识、文化知识、交际策略等目标;后者包括元认知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需要理解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目标之间存在的差异和联系,并认真思考和设计目标实现的原则、策略和方法。
四、效果与反思
实践证明,利用开放性问卷调查学生的学习需求,不仅有利于教师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而且能够帮助教师认识自己教学中的忽略之处,从而改进教学方法。
例如,授课教师在完成了学情调查和分析后,发现自己没有建立起文章内容与学生之间有意义的联系,也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于是在项目组的帮助下,授课教师调整了导入和作业设计。
在最初的导入环节中,授课教师仅用图片和句子呈现“resolution”的定义。现场学生只是朗读、翻译了这些句子。课堂参与度很低,气氛也很沉闷。
经过深入学情调查和分析后,授课教师将这个环节改成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活动。首先,通过讲解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七色花》(The Rainbow Flower),引发学生讨论:如果你有一朵七色花,每一片花瓣都可以实现一个愿望,那么在新的一年,你会许下怎样的愿望?这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说出了很多愿望,包括“get good(应是better)grades、wish my grandparents healthy、have a good future”等。接着,授课教师选取课本中的句子,用“Agree or Disagree”活动,引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初步对话。有趣的是,当授课教师呈现“It is hard to keep New Year's resolutions.”时,一部分学生选择“Agree”,一部分选择“Disagree”,还有一部分选择了“中立”。看到这种情况,授课教师便引导学生采访身边的同学,探寻如此选择的原因。
授课教师做的第二个改变是,为学生补充选学内容——介绍该习俗的视频和有关其起源的文章,并设计相应的任务——摘抄好词好句、制作手抄报。
虽然授课教师还没有进行更进一步的改进,但当笔者向其他教师介绍了本次研究课学情调查和分析的过程,师们纷纷表示,以往教学确实过于强调语言知识的输入和课文内容的理解,而忽略了学生进行有意义表达、交流、讨论和视野拓展的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仿照这种调查方式,发现学生具体而生动的需求。
“精准学情分析五步法”将教材中“应知能做”的内容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水平间建立了联系,适用于各种题材、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由于平时教学时间紧、任务重,教师还可采用抽样调查法,尽量每次课前找3名学生,围绕其“已知”和“想知”设计问卷或访谈,快速了解学情。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常态化的学情调查和分析定会覆盖所有学生,学情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也会逐步增加。这必将会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和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文杰.教学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6.
[2]张金秀.对“学情分析”:功能、内容和方法[J].教育科学研究,2017(9):52-57.
[3]张秋会.教学设计内涵的理解及实践诊断[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8(8):1-5.
[6]胡颂华. 浅析文本解读的五个角度[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9(1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