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1期   作者:  赵婧
[导读] 我们大家都知道的是,创新能力是学生潜能非常重要的一方

        赵婧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丰庆路小学,陕西  西安  710065

        【摘要】我们大家都知道的是,创新能力是学生潜能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毫无疑问对学生成长的是非常有帮助的。之前的教学方式很多时候我们在一味的追求教学的成绩,却忽视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而新观念下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就能够很大程度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在孩子以后接受新事物的时候能够举一反三,有自己的见解,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美术基本功底,还能够真正的去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少年强则国强,我们都知道,对于孩子的教育关乎到我们国家的强盛,所以我们要真正的重视起来,帮助孩子去获得创新思维的启迪,去更有利于他们以后的成长。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美术学科具有趣味性强、娱乐性强的特点,是小学生比较喜欢的学科之一。教师通过美术教学活动,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创设问题、激发兴趣、注重观察等手段,让小学生的美术思维得以开拓,从而提升自身的创新思维。
一、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提供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氛围,加强学生的思维再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水平。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快,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经济文化的社会,创新思维能力对于我们自身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很多的途径,而美术教育作为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对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创新思维能力的定义是指在我们原来思维定论的基础上,对于新生事物的探索和思考能力,这种思维能力能够帮助我们去更好的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而这种能力是可以不断提高和培养的,我们在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就有利于我们对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激发自身最大的潜能,一步步做最好的自己。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创设问题,培养美术创新思维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适宜的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从而促进美术教学课程顺利开展。创设问题也是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项创新教学形式。教师根据美术教学的内容,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设置问题,让小学生的美术思维得以活跃,从而对美术学科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理解,运用美术知识以绘画形式体现出来,促使小学生增强绘画印象。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维发散,让小学生的美术思维得以创新和拓展。
        例如:在让学生认识不同形态的线条,体会线条的美感与特征时;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到各类线条的表现形式,培养小学生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运用不同的线条,开展拼一拼、摆一摆、做一做的活动,让小学生感受到线条在美术创作中的乐趣,从而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首先,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可以用鞋带摆出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图形吗?”“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发现用线条来制作的图画?”通过这些提问,让小学生亲身体会、动手操作,同时通过自身经历,切实体会和感知到这一课的内容。此举既有利于加深小学生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又有利于提升学生探索欲,锻炼其创新思维。
(二)注重观察,锻炼美术创新意识
        小学美术教学是培养小学生思维、锻炼小学生意识的重要学科之一,因此,教师要加强小学美术学科的重视,丰富美术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小学生的美术综合素质,进而培养小学生的个人核心素养。小学美术教师通过为小学生创设观察情境、提供观察平台,来锻炼小学生的美术创新意识。观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眼睛看来了解观察对象的形态、外貌、颜色等,形成自己的认知,丰富自身的体验、拓展小学生的视野。
        例如:在学习画瓢虫时,教师可以为小学生在课前准备好各种各样的瓢虫图片,让小学生进行仔细观察,了解瓢虫的外形、颜色、样貌等等。首先,教师引导小学生看一看,了解不同瓢虫身上的花纹有什么不一样?然后,教师鼓励小学生说一说,可以用什么颜色使瓢虫更加美丽?最后,教师鼓励小学生有意识的尝试自己画出一个圆形,或者用瓶盖画出圆形的小瓢虫,再对它的脊背进行颜色填充,画出五颜六色的瓢虫。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小学生使用一些材料制作出形态各异、颜色各异的瓢虫,比如:有的小学生用半个橙子皮制作出了一个瓢虫,有的小学生用彩纸制作出瓢虫。教师利用这种引导式观察的教学方法,帮助小学生发散思维,锻炼创新意识。
(三)激发兴趣,培养美术创新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美术学科趣味性强、动手实践多的特点,来激发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首先,教师结合教学目标,为小学生创设美术学习情境,让其在浓厚的美术情境中,培养美术意识,陶冶美术情操。然后,教师根据美术教学内容提出各相应的问题,让小学生运用美术知识进行解答,在问题解答这一过程中,促使小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最后,教师利用开展课内、课外活动,来激发小学生的美术兴趣,促使小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
        例如:在学习花各种花朵时,教师可以带领小学生走出教室,到公园里去欣赏花朵,让小学生在公园里观察花朵的颜色、感受花朵的气息,从而提高对花朵的颜色、形态的认知,从而使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得到提升,为美术创作中对“花儿”增强印象。通过将美术与生活充分融合的方法,既有利于小学生增强美术学习兴趣,又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美术创新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生活实例、图片、模型、视频资料等内容,帮助学生激发美术学习兴趣,培养美术创新能力,让小学生的情感与美术创作产生共鸣。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思维能力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去
发现和解决问题,而且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拥有更多种解决办法,在以后面对难题的时候,
也能够不慌张,拜托习惯性思维,而这就是我们对他们进行创新思维能力教学的目的,做更
好的自己,做对社会更有用的人,去发现更好的自己。
参考文献:
[1]朱璟. 培养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途径[J]. 教书育人,2019(16):23.
[2]李慧峰. 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9):1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