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心理课堂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1期   作者:黄睿
[导读]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有其一定的特殊性

        黄睿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青云小学,云南   昆明      650224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其主要教学目的不在于灌输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更重要的真正要帮助学生提升心理素质,预防心理疾病,为他们的健康快乐成长之路砍平荆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语文、数学等文化学科同等重要,但是大部分教师、家长和学生并不重视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落实不到根本之处。鉴于此,笔者就如何巧妙运用体验式教学改进现阶段心理健康教学莫斯展开论述,以期为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提供些微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教学;体验式教学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情感、良好心理品质养成的关键时期,其可塑性非常强。所以,小学基础教育阶段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不二之选。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否走向素质教育,是否成为能够为学生人生带来裨益的课程,其重要标志是学生是否在体验中获取知识、是否在体验中升华感悟。鉴于此,从三个角度谈一谈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渗透,具体如下。
        一、创设教学情境,为体验式教学提供实践契机
        体验式教学的关键是在于体验,何为体验?体验就是在真实的环境中去感受的过程,所以在小学心理健康教学中渗透体验式教学的前提便是创设具有真实感的教学情境。而生活是最好的教育,心理健康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始之前,教师首先要从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出发,结合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适当、适时地为学生体验式教学创设真实性的情景。只有这样,才能将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也才能刺激学生敞开心扉。
        比如,在学习谦让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教材中“育心场”的内容搬进教室来,让学生真实体验过独木桥小游戏。首先教师设计游戏主题为“我要过河”,并安排两名学生分别站在独木桥的两端同时过河,掉进河里的学生就会被饥肠辘辘的鳄鱼吃掉,而顺利通过独木桥的学生则保证了生命安全。游戏中,有的学生为了赢得比赛,横冲直撞,不懂得谦让;有的同学则互相谦让,双方同时安全通过独木桥,形成双赢状态。显然,借助这个游戏情境可以将原本以说教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成趣味的游戏化教学,点燃了学生课堂积极性,促进他们敞开心扉去感悟、去体验。同时,在情境游戏中,通过谦让而获得双赢的学生会进一步认识到谦让的重要性,而一味地谋求胜利的学生也会意识到如果做事只考虑自己,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二、设计教学活动,为体验式教学提供渗透入口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学仅仅局限于教师讲授与灌输,学生往往是坐在课堂上被动地听、被动地汲取、被动地内化。显然,这种方式并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基础知识的掌握,更不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在实践教学中,心理健康教师必要尽可能设计一些具有实践可行性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心理健康体验式学习提供切入点。
        比如,心理健康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生活拾记小本子,记录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以及自己的真情实感。

比如,在学习《我喜欢我自己》时,心理健康教师可以准备一面大大的穿衣镜并设计“认识自己”的小游戏,让学生按顺序轮流站到镜子前去观察自己,并让他们在自己的小本子上画出自己。接着,教师也站在镜子前,对学生说:我喜欢我自己,因为我有大大的眼睛,长长的头发。你们呢?你们喜欢你们自己吗?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纷纷摩拳擦掌要进行表达,有的学生说:我喜欢我自己,因为我有一个高挺的鼻子、有的学生说:我喜欢我自己,因为我笑起来有酒窝、有的学生说:我喜欢我自己,因为我长得可爱极啦……在照镜子活动后,教师可以继续深入主题: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自己呢?那么除了长相以外,你们还有什么优点呢?你们还喜欢自己哪些方面呢?将你的优点写在拾记本上,并与的同桌互相交流吧!显然,这种有趣的课堂获得便为学生真实的体验提供了入口,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可以再一次审视自己,认识自己,并爱上自己,从而契合了教学的主题。
        三、组织感悟分享,为体验式教学提供升华空间
        体验式教学的重点是体验,但体验并不是在真实环境中进行感受后就戛然而止的,有效的体验式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就是真实体验后的感悟与分享。只有在体验后进行感悟与分享,学生才能逐渐将在课堂中汲取到的心理健康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进而将感官体验生化危机认知观念,并将这种观念扩展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强化新意识、新观念。同时,我们也知道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有的学生渴望分享自我,有的学生却不愿意放开自己,不愿意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面对这类学生,教师更应该在尊重学生隐私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他们积极地去分享与表述。
        比如,在学习《面对批评》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回忆自己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批评,并设计“分享感悟”的课堂活动,邀请学生走上讲台展开分享。有的学生兴趣高昂的分享着自己经历,还有的学生则默默无闻,不愿意敞开心扉。此时,教师要精确透析学生的表现,找准那些不愿意分享自己的学生,并借助合理地引导,启发他们去表达、去分享、去感悟,进而帮助他们突破心理瓶颈,真正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面对别人的批评,进而升华教学体验。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手脑并用,并从中获得知识和情感的双重体验,真正落实心理健康教育,使得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更加精彩,也同时能在学生的心中点燃一盏盏航灯,伴随他们一起扬帆起航。
        参考文献:
        [1]陈朝晖.体验式教学在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6(6):112-113.
        [2]王灿明,李朝阳.小学体验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验[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8(29):40-41+45.
        [3]陈晓玲.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心理课堂中的实践探析[J].心理月刊,2019,14(16):42.
        [4]吴凡.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心理课堂中的实践[J].江苏教育,2018,66(72):40-42.
        [5]金凤宇,刘凤林.体验式教学在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农经,2017,35(16):23-24.
        [6]蔡文丰,张仁芳,杨晓霞.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27(7):117-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