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启胜
东乡族自治县锁南中学,甘肃 临夏 731400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初中生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育。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德育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是当代社会对于学生的要求,还是学生发展所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德育的发展要从小时候培养,因此开办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它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能够让学生有更好的文化素养。本文主要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策略这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教学模式滞后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初中教师往往采用固定的教学方式来传授知识,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这就使得学生课堂参与度与学习积极性不高,进而影响了课程教育效果。从教师的角度来看,道德与法治课程涉及诸多理论知识,教学任务较重,教师只关注教育目标的完成,没有切合学生实际来创新课程教学形式,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氛围过于枯燥,直接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积极性,削弱了课程教学的效果。
(二)忽视实践活动开展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就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使他们的思想观念与道德素养在学科实践中得到提升。但很多教师只重视学生文化成绩的提升,没有借助学生身边的实际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效果,使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活动脱离,学生文化素养与实践能力不匹配。为了保证学生道德观念与法制观念的共同提升,教师要关注学生校园生活的细节,积极组织他们参与有关道德与法治的主题活动,提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新课标对于学生的要求越来越多,要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老师在课堂上要转变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机会去表达。老师可以根据学生表达的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老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沉闷的教学课堂,要营造出轻松和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这样才可能够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上学习,让学生对知识能有更好的掌握。老师应该树立起全新的教学理念,来全面分析和了解学生,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二)转变教学理念,让学生有效地学习
老师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有效的学习思维与学习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都知道,传授学习的方法比传授学习的知识更加重要。只有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之后,他们才能够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因此,在讲解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教师不能只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对学生进行概念的灌输,而要让学生理解到有些行为为什么是错误的,有一些行为为什么不能做,要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明白不能做的缘由,让学生能够理解并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概括和消化。老师在讲解这门课的时候,应该跳出固有的传统教学观念的框框,开发出更加适合当代学生的教学方法。
(三)把握互联网技术的合理性,发挥其助力教学的最大价值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很多教师存在过度依赖的现象。这样只会导致教学的片面化和形式化。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合理使用,将学科知识、社会实践和互联网技术有机融合在一起。如果过度使用,时间一长,学生会失去学习的新鲜感。教师要合理把握教学进度,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适当借助视频或者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也能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作用,助力教学的顺利开展。例如,教师可借助动漫的展现形式,提醒学生违法犯罪的影响和后果,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因此,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要合理使用互联网技术,以发挥其助力教学的最大价值。
(四)了解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现状,适度应用信息技术手段
学生由于个体差异的不同,导致其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例如,教师的课件制作必须符合大部分学生的认知能力,使道德知识和相关法律条文能被大多数学生所接受。同时,学生学习方式的不同对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有些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对一些需要记忆的内容认真背诵,而有的学生则喜欢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来掌握相关知识,并应用在一些社会问题上,深化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为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可以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以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水平、家长的道德与法治意识、家庭道德教育程度、学生喜欢的学习途径以及学生感兴趣的互联网技术手段等多个角度为切入点,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对该门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更高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讲解。
(五)开展课外实践,培养道德素养
相比于理论教学,课外实践活动更能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增进他们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认识。长期的理论教学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甚至会降低其课业成绩。因此,教师要将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放在重要位置上,在推进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同时,满足学生对提升实践能力的追求。开展活动前,教师要了解与关注初中生的兴趣爱好,并积极与其沟通活动形式。在师生达成一致后,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明确实践活动的意义与教学目标,并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践行理论知识,使道德素养与法制观念更深入学生内心。
结束语: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初中生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积极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积极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实现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教师要通过将生活实际融入课程内容来引起学生对课程的好奇心,并借助信息技术来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得到提升。另外,教师要借助多样化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实践来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高吉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提升策略[J].中华少年,2019(2):206.
[2]姜红.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回归生活浅析[J].中华少年,2019(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