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先志
武汉盘龙城经济开发区第五小学,湖北 武汉 430300
摘要:随着新课改要求的出台,打破了传统教育方法和方法固有的思维。在核心素养下,科学探究课堂是一种将教师和作者从传统课堂中剥离出来,从平台转移到学生身上的新型教学模式。将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学习状态,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活动性。同时,在学习核心科学素养的过程中,也增加了学生独立动手、独立大脑的课程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有很好的效果。然而,在科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探索中,仍然不可避免地受到传统观念和各种情境的影响。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科学;课堂构建
素质教育是近年来教育教学各个阶段经常使用的一个词。教育工作者和教师都在探索新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质。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实现发展的动力。一个国家的繁荣发展有赖于人才和不断创新。探究性思维的培养应从教育入手。本文将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对小学四年级科学探究课堂进行探索,以期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对核心素养的概述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有适应自身终身发展和时代发展的品格和能力。在现代学校教育过程中,核心素养已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教育培养的人才只有具备足够的核心素养,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具有核心竞争力,我国才能具有国际竞争力,不断发展。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是一种综合性的人才,使学生有更多的成功机会,充分实现人生价值。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相关专业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去探索知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只有掌握学习方法,不断吸收相关知识,才能取得好成绩。
二、当前四年级科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的科学课堂中,存在着许多教学问题,阻碍了探究性课堂的建设,影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为了节省课堂时间,教师往往忽略了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科学知识的机会,直接总结每节课的知识点供学生记忆。这种灌输式教学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科学是一门需要不断探索问题答案的学科。教师的传统观念没有得到改善和改变。他们没有意识到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益处和优势,阻碍了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学生核心素质的提高。
三、探究四年级科学课堂构建策略
(一) 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教学内容要新颖
教师在进行知识的讲授时,不能一成不变地按照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而是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通过学习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探究兴趣与热情。科学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当中不断探索,找到新的教学方式,讲授新颖的教学内容。比如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微课等多媒体技术进行学习,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小组合作探究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教学形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充分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对重难点知识和学生的疑惑进行点拨解决。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可以锻炼自身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学会与他人协作完成任务。协同性是学生将来在社会上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表现的一个方面。
(二)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小学生的年纪尚小,知识储备不足,因此小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错误,缺乏探究的生活常识,教师应鼓励学生不断的试验探究,在失败与问题中不断发现,不断改进,多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生在探究科学知识的过程中不会有太大的压力,更有自信根据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进行知识的探究。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探索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以新带旧,激发兴趣
小学生对于小学科学缺乏兴趣的原因,是因为教职工作者讲述科学课程内容知识的时候无法将学生的吸引力集中到课堂当中来。小学生本身的特点就是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耐心、好奇心重。教职工作者在构建小学科学自主探究课堂的时候,完全可以利用小学生好奇心重的特点,采用以新带旧的教学方法。例如,老师在教授课程之前,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课程相关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讲述《静电》这节课程的时候,把不用任何黏贴物的纸张贴到黑板上,在学生的认知中,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接下来在讲授《静电》课程内容的时候,学生就会开始专心的听讲了。
(四)创设问题情境,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每节课的探究都是围绕某一具体的知识点进行的,教师在课前可以从问题提问开始导入,借助与课堂探究内容相关的问题吸引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学生才能够在此基础上主动探究知识,课堂教学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让学生动脑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
(五)实践操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小学科学课程本身就是小学生与科学技术初步接触的早期过程。小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内容的同时,也在学习和理解各种天文学和物质资源知识。同时,它们也是从无知到知识,从童话到真理的认知过度过程。例如,在讲授“天体知识”课程时,老师问“星星的形状是什么,或者描述恒星的形状”,学生回答“五角星”。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在晚上,圆星的形状不是圆的。之后,安排作业让学生透过影像资料或天文望远镜观察恒星的形状。通过实践检验,可以增强学生求知求真的心理,促进科学成果的逐步提高。
四、 结语
在小学科学课堂上进行探究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从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构建探究式课堂的策略和目前科学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这三个方面进行探究,以期为小学科学课堂的构建提供更多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李健.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科学教学途径[j].求知导刊,2018(30).
[2]张刚.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3).
[3]赵明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华夏教师,2020(22).
[4]李静.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04):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