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信息技术助力学生科学思维品质培养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1期   作者:曹燕婕
[导读] 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下,小学科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也便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曹燕婕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润城学校,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下,小学科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也便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培养学生科学意识与创新精神便成了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目标要求。而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品质的阵地就在于为学生构建有效的科学探究性活动,让学生能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经历实验操作、观察思考、分析归纳,从而能够发现科学知识、培养好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科学;思维品质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线上教育也日益普及,并且出现了很多短视频app。这些短视频app在很大程度上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占用着学生的时间。但是这些app都具有极大的娱乐性,教师要学会善于运用这些app进行线上教学。将课下的知识与线上app相结合,运用抖音等比较热门的短视频app来提高学生线上学习的积极性。
        一、理解科学思维品质培养的意义
        (一)营造科学氛围,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品质
        小学生科学思维品质培养的重要途径就是课堂学习,教师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应该合理利用已有的科学教学资源,从而不断促进教学的顺利开展。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多媒体教室以及科学实验室等教学资源,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促进小学生科学课有效性的提升。然而目前小学生科学思维品质依然不行,学校与家长对学生科学思维品质培养意识不强。实验设备的引进,也会让小学生科学实践能力增强。师生配合,让科学氛围更浓,科学实践活动进行得更加顺利。良好的追求科学的氛围将帮助学校树立校风,打造良好的科学氛围。学校可以配合教师布置学校环境,比如建立小型科技馆等,进行学生制作展览,通过校园广播、黑板报以及宣传栏等展示学生的科技作品,为学生颁发科技小能手证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帮助学生进行科技实践,还能够帮助他们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认知水平
        教师要根据自己对科学学科设计的专业知识,帮助学生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了解科学探究问题的方法,助理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求知若渴的自主学习态度,增强综合素质与能力。教师帮助学生从提升观察能力着手,让他们的科学素养能够进一步提升。提升学生观察力,将帮助他们认清事物的本质,进而在科学知识实践中游刃有余。
        二、学生科学思维品质培养的策略
        (一)把握教材,构建有价值、能研究的问题
        教师应立足教材本身,带着问题去备课,尤其要抓住学生心理,找到适合他们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问题,能够让教学效率有效提升。在设置问题过程中,需要明确这是一个教学环节,让课堂环节循序渐进。教师要逐步启发学生,保持问题的难易程度在学生能够接受理解的范围内。

比如学习《蚯蚓》一课,教师会在课堂上带来蚯蚓供学生参观学习,而后不能让课堂陷入混乱的局面,而是要不失时机提出适宜的问题:“蚯蚓是什么样子的,请描述一下?”“蚯蚓都吃什么食物呢?”“蚯蚓适宜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通过这些有价值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能够深入研究蚯蚓的外貌习性,把握教材的中心思想。
        (二)利用抖音直播视频进行课后复习,巩固学习成果
        在抖音直播中有回放的功能,这弥补了线下教学的一大不足。回放能够完整清晰地展现课堂内容,让学生进行课下的复习。学生在课堂中没有理解的部分,也能够通过课后的回放再一次进行学习,及时帮助学生解决课后问题,也减轻了教师的部分压力。同时观看回放能够调节时间节点,帮助学生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
        (三)在科学课前引入微课,帮助学生进行预习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预习工作是尤为重要的。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如果没有开展预习工作,那么从一开始,课堂的效率就打了折扣。由此可见,预习是讲课前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在科学课堂中的学习效率。在讲课之前,科学教师利用微课开展课前预习工作,可以让学生大概了解本节课主要讲述的内容,让学生能更好地抓住本节课的重点。这对学生学习科学来说是十分有帮助的。同时,教师利用微课开展课前预习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产生期待上科学课的心理,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合理选择实验素材
        学生在探究问题与学习过程中,材料的选择显然是重要的一环。教师为学生准备学习材料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理解知识的水平以及理解能力等要素,有针对性选择材料。此外,教师还要结合适当开放以及实用的原则底线,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接地气,让在城市的学生了解生活,贴合实际进行学习。其次,所选的材料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征与认知习惯,让学生有兴趣进行探索。
        (五)引导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小学生年纪小,阅历浅,很多课程不能脱离教师的指导与鼓励,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进行适当引导与指导,让他们集中注意力,师生配合让课堂效率质量同步提升。教师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灵活处理课堂难题,让他们在课程上畅所欲言,有意增加课堂难度,让学生感受历经艰辛后获得收获的喜悦。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利用大数据手段,让学生感受高科技教学的魅力,在现代化教学中感受科学世界的无穷魅力。科学教师要鼓励学生跳出课本的局限,拓宽科学视野,在自然环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总结:科学思维品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从小培养,需要培养好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信息技术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是新时代课程改革下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多利用信息技术,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为学生打造高效的科学课堂,从而更好地完成小学科学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荣丹丹.抖音在小学科学线上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76.
[2]许高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构建科学素养培养探究活动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80.
[3]冯素素.微课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167.
[4]王江丹.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的整合[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108-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