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勇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明德启南中学,湖南 长沙 410118
摘要:所谓习惯是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养成的一种生活方式,是一个人逐渐发展形成的个性,和不易改变的行动。习惯的发展是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厉行勤劳节约,养成好习惯。学生要养成好习惯是一夜之间是不可能做到的,需要在平时生活中积累一些行为,有良好的榜样,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在学校的不断宣传教育下,通过班主任的努力和家长们的配合,逐步改变学生的坏习惯,使学校形成勤劳,节约的和谐环境。
关键词:城郊学校;节约习惯;学生
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拥有健康完整的人格。在学生眼里,老师是一起相处时间非常长,很亲近的人。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并不比父母少。因此,学校应该把学生都培养成真实的人,尊重他们的性格,了解他们的需求,引导他们发展,充分挖掘孩子们的多种潜力,养成多种好习惯,对学生的生活予以帮助。勤劳节俭,反对浪费,是每个人的义务。为了帮助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对铺张浪费感到羞愧和可耻,学校必须在教育上予以极大重视。节俭勤劳不仅体现的是个人的道德性,也凸显整个社会的道德性。面对浪费现象,我们只能加强立法,强化监督,确立有效措施,建立长期机制,积极宣传中国优秀的勤劳节约传统,从根本上、思想上出发,在教育上加大力度,让学生尽早形成正确的意识。好习惯有益一辈子。学校有责任及时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美德,树立好榜样。这是社会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也为子女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当前学生节约精神的现状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心中勤劳节俭的意识在逐渐淡化甚至淡忘。在小学和初中的教育过程中,虽然有人认为节约习惯培养是小事,但也不能忽视这种习惯对学生健康成长产生的重要影响。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对子女的爱总是无私的,会导致很多学生不限制子女的支出,导致学生喜欢乱花钱。虽然这看起来像是爱自己的孩子,但实际上对其成长是不利的。特别是进入学校之后,孩子离开父母,与同学相处更多,很多学生们的零花钱越来越多,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很可能会不自觉的浪费。如今小学生,初中生奢侈浪费现象层出不穷,节俭的学生被认为是家里没钱或者是抠门,导致很多勤奋俭朴的学生逐渐受到其他学生的不良影响,开始奢侈浪费。这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有害的。现在大部分学生家庭的生活条件都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而更加富裕了。父母从新颖的玩具,品牌服装,高级文具,大量的零花钱等各方面给子女最大的满足。平凡家庭环境的父母反而会少用,更谨慎,尽量创造条件满足子女的意愿,认为孩子们不应该再在孩子时代过着艰苦的生活了。因此,很多父母都在尽最大努力满足孩子的需求。很多家长觉得这是生活中琐碎的事情,不重要。这都会造成孩子们养成浪费的坏习惯。大多数家长们更注重子女的学习,认为养育子女的习惯不成问题,忽视了子女的良好习惯教育。
二、学校学生节约习惯养成策略探究
(一)家校合作
首先,在培养学生节俭习惯方面,老师应该多和家长沟通,多听听家长的意见,把他们的意见统一到日常的教育管理上来。仔细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找出根源,及时地向家长汇报情况,寻求父母的帮助和教育,让学生能接受到一贯性的教育。为了儿童教育和学校进行更全面的合作。第二,联系家长要注意方式方法,注意消息传达和批评指正方式。把学生的成长过程多多反映给父母,适时称赞学生的优点。对于一些缺点指正,要注意语调和方法,以免引起父母的反感。最后,家长也要有正确的概念,不能认为孩子的教育只是学校的任务。家长应该多和子女一起努力,理解和配合学校的教育活动。据笔者调查,家庭学校合作的效果令人印象深刻,但如果只是盲目地喊口号,而实践跟不上,必然会收效甚微。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有效地进行。教师和父母有效合作才能营造良好的好习惯教育环境。与此同时,还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空洞的说教转变为学生有意识的行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体验行为情感上的沟通。
(二)发挥榜样作用,激励学生学会勤俭节约。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有助于为人生设定正确的理想和方向。儿童的榜样作用主要反映在父母,教师及同学之间,特别是同学之间。比如有的学生很俭朴,笔者就见过有同学拿起其他学生扔的无用的笔记本,把它重新编成一本书继续使用,为了省钱也很少去别的地方吃零食。知道了这些行为,就会利用各种机会宣传鼓励这种节俭的行为,鼓励其他同学勤奋节约。大部分学生都理解勤劳和节约的含义。他们不像以前那样经常光顾小商店,午饭后的剩饭没有以前那么多了,浪费水和电的现象也少了。所以要经常挖掘我们身边的典型人物和模范,尽量发挥模范作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为了让孩子们循序渐进地发展勤勉节约的好习惯,应该从孩子们的内心深处开始,教育他们改变错误的想法,从小事和细节做起。因此,学校可以经常进行国旗下演讲,讲述从古至今的勤奋节约故事,从各年级走廊到学校食堂,安排宣传展示平台,传承我国勤劳节约的光荣传统。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勤劳和节约的气息。提高学生的节俭意识。还可以经常举办主题课和小组会议,组织各种各样的课程,让学生自由地讲述自己所看到的勤俭节约事迹和故事,甚至有的同学还分享省钱小技巧,很有趣也很有意义。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念。
结语
总之,新时代背景下,倡导建立节约型社会,这是重要战略决策,是体现发展前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家强盛的重要保障。将勤勉和节俭意识渗透到教育中,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养成勤俭的习惯,促进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耐心与坚持。如果坚持不了多久,就会成为形式主义,不会在教育中发挥作用。为此,学校要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和指导,树立节约意识认识,培养节俭习惯,为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玉田,等.教育的智慧[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9.
[2]亢晓梅.师生课堂互动类型理论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9(04).
[3]鹿霄.初中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8.
[4]王震,刘静,张慧.对初中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培养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六卷)[C].2018:4.19,1602: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