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1期   作者:刘伶俐
[导读] 当前我国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主要停留在教学的阶段

        刘伶俐
        重庆市涪陵区马武中心幼儿园惠民分园,重庆  涪陵区408107
        【摘要】当前我国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主要停留在教学的阶段,没有普及到实际的应用领域。我国很多家长在进行学前教育时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认为不能让孩子输在智力起跑线上,而忽视了孩子其他方面能力的教育和培养。在学前阶段的儿童具有一定的学习特点,容易对某些动作和话语进行模仿,因此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应该注意相关问题。本文主要介绍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事业下的学前儿童教育现状,分析其形成原因,最终提出相应的家庭教育模式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前教育;儿童发展心理

        一、当前家庭教育事业下的学前儿童教育现状
        幼儿园阶段的儿童开始接受锻炼并具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和意识,可以较为准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了,此时的家长们喜欢通过各种各样的才艺内容来教育指导孩子,但是大多数的孩子只是简单地对这些学习内容进行模仿学习,由于其爱玩的天性,很多孩子会有各种借口、以各种形式逃避学习,进而争取更多地游戏机会。
        总的来说,学前儿童地智力随着其年龄地增长而不断发生改变,而学前教育主要是以家长的经验来实现,家长的经历和经验决定了学前儿童的学识情况。虽然一些家长的经验能够帮助其对孩子进行相应的教育,但是其采取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却可能在无形之中降低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当前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家长站在自己的角度判断决定孩子的学习内容
        家长在孩子的学前教育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孩子学什么,怎么学基本上都由家长来决定。而家长的决定依据则是其在社会上习得的经验和传统的教育思想而做出的。很多的家长都希望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就对孩子实行成功教育和经营教育,按照自己的想法从小培养孩子,却忽视了孩子真正的成长和发展规律,过早地将压力传递给了孩子,而减少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社交沟通、积极进取、乐于奉献等优良品质的教育。很多家长的教育方法甚至可以说完全是揠苗助长的行为。
        (二)家长只知道对孩子进行知识灌输,却忽视孩子成长过程
        很多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学前教育时基本上只关心孩子有没有掌握到其灌输的知识,却很少去关心孩子们在相应的年龄段是否能够、是否必要掌握这些知识,在掌握这些知识之后是否有其实用价值,这样的教育方式完全违背儿童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三)家长制定的学习内容与学前儿童的兴趣相冲突
        家长们在为孩子们制定学前教育计划的时候,注重其眼中的实用性,往往忽视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错误地认为儿童的学习内容就应该具有实用性,却忘记了儿童爱玩、爱闹的天性和其智力发育特点。首先,学前儿童的教育应该注意其趣味性和具体性,儿童对于事物的形状等较为敏感,通过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相关的教育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新鲜事物,提升其学习效果。其次是儿童的学前教育要有一定的趣味性。

家长在制定儿童学前教育计划时一定要考虑到以孩子的兴趣特点为中心进行,要注意观察孩子对于学习内容的反应并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样才能够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儿童情感认知发展过程中的家庭教育设计
        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需要结合儿童的发展规律,制定合理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模式,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促进儿童全方位的成长和发展。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中强调对儿童的关爱和对儿童权利的关注至关重要,她谴责惩罚式的教育,倡导尊重儿童的教育。
        学前儿童的心理包含了很多内容,以情感发展认知为基础,因为情绪共情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刚出生几个小时的婴儿就会受到他人情绪的感染。在家庭教育的视角上看,家长与儿童之间的交流、互动、游戏等内容都会影响儿童的情绪发展。也就是说,家庭交流是儿童成长环境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想要让儿童在这个时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就需要将心理发展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起来。比如,表扬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外在心理环境因素。能力和努力取向的表扬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表扬者的真诚程度、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性别等主体因素,以及文化因素和任务难度等外在环境或客观因素。基于心理发展理论和实践,需要把握儿童交流互动、儿童空间、装饰、功能等方面的体验和感受。
        四、家庭教育视角下儿童语言能力的心理学应用
        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儿童语言的发展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身边的环境和情感认知存在着很大的关系。儿童心理发展在变化的过程中,教育者需要先发现儿童的心理变化,之后分析儿童不善言辞的内心感受。不少教育者可以通过儿童的情绪和动作表情,推断出儿童正确的感受,及时进行情绪疏导,提高儿童对应的语言应用能力。儿童在进行语言交流的时候,需要注意环境的营造,使用一些直观的事物或是图像,帮助儿童构建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教育者使用互动阅读或是表演阅读的方式,增加儿童的词汇量,使用一些故事情节,引导儿童正确的应用语言,这不仅可以提高儿童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也可以加深儿童对任务的理解,对文字的使用,以此进一步锻炼儿童的语言组织能力。在空闲的时候,也可以与儿童共同观看动画片。观看动画片时,也可以让儿童将文字和图画联系起来,增加对知识的感悟,形成持久性的记忆力。在家庭阅读的时候,主要注意语言的表达技巧,建立和谐的沟通关系。
        结束语:学前阶段,儿童柔韧性较强。学龄儿童的思维发展处于思维提升阶段,阅读和数字理解能力不断提升,抽象思维开始发展。另外,情绪的发展对儿童自身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儿童中期是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有内在的个性倾向,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教育者需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沟通交流和情感互动的机会,锻炼儿童的思维和沟通能力,为儿童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袁梅,倪志勇.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价值新探[J].比较教育研究,2015,37(2):80-83.
        [2]黄翯青,苏彦捷.共情的毕生发展:一个双过程的视角[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28(4):434-441.
        [3]邢淑芬,林崇德.表扬对儿童心理效应的调节与中介因素[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9(6):66-70.
        [4]李艳芳.充分重视家庭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J].心理月刊,2019,14(10):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