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情感的力量,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具魅力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1期   作者:李华文
[导读] 道德与法治是初中生的一门必修课目

         李华文
        云南省云县茂兰镇哨街九年一贯制学校,云南    临沧  675806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初中生的一门必修课目,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法治精神为目标,它从学生的生命安全、环境保护、优良品德、学习、权利与义务等方面进行展开介绍,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与综合性。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学校往往更注重语文、数学、英语等应试科目的教学,对于道德与法治这类课程则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也导致校园内教师对此也有所懈怠。学生的道德与法制课程课时减少,教师的教学方法枯燥单一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而情感教学法通过教师利用情感的共鸣以及情感的引导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有利于重新培养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对此,本文主要就如何让学生感受情感的力量,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更有魅力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初中教育;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情感;有效途径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现状
        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道德和法治教学,倘若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中不使用情感教学方式,就难以正确引领学生通过学习来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情感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会忽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而只想要提高学生的成绩。这种旧式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死记硬背的记忆知识而不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深刻的理解,这样会妨碍学生提升自身道德和法治思想水平,也会影响在课堂中进行情感教育的质量。从目前情况来看,大多数老师在情感教育与处置道德法治教育中无法将二者渗透起来。在教学中,教师经常运用“填鸭式”、“孤岛式”的教学模式,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不注重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这样只会降低课堂教学效果,甚至使学生对课堂知识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因此,初中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需要紧密联系学生的个人情况以及家庭和社会因素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紧密联系国家政策以及国家大事,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的素质水平。
        二、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情感教育
        (一)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课本以及课标中的知识内容大多是具有综合性与开放性的内容,并不是需要学生进行机械式的记忆,而是需要学生进行理解、体会,并且产生自己的思考。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对道德事件的想法和意见,并且向学生提问:“如果发生在自己身上,你会怎么想?你会怎么做?”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要仔细倾听、分析,尊重学生的想法与理解,但是也要对学生的想法进行适当地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的健康正确的三观以及知、情、意行,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借助真实案例开展教学活动
        环境对学生的成长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比如我国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就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对于学生而言,学习环境相当重要,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促使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思维发散,有利于其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很多情境都是改编自真实案例,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普遍有自己的思维能力,也对外界生活有一定的认识,教师可通过模拟真实生活场景,为学生还原当时场景,让其置身于真实环境中,通过亲自体验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例如:在教学《关爱他人》一课时,教师可以以实际生活中乘坐公交车为例,组织学生扮演乘坐公交车的乘客,分别做出一些不文明的行为,比如,车上乱丢垃圾、用背包占座、谩骂他人等等,然后让学生针对这些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对这些现象的看法,有的学生会直接指责,有的则抱着多-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忽视这种现象,借此机会,教师向学生们讲解社会道德的相关知识,比如,尊重他人、以礼待人,通过这种真实场景的模拟让学生们更深刻地理解、体会,培养其在此方面的情感。
        (三)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进行情感引导
        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采用情感教学法,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而是在生活以及实践活动中都贯彻下去。对于学生而言,参加实践活动进行亲身切实的体会,他们能够产生更多的思考以及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这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具有更加直观深刻的教学影响。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社区的普法活动,在活动中进行法律事件的模拟,从而加强学生的法治精神。而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的讲解,且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互动,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更多的正面肯定,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积极性。
        (四)注重学生的学习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要注重学生在学习当中的反馈,通过学生的反馈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教学当中可以通过更深刻的情感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教师通过学生的学习反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都能够受到情感上的共鸣以及学习质量的提升,使学生能够获得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例如:在教学《师长情谊》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平时在情感教学当中的表现,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可以继续采用相同的情感教学,而对于表现不太好的学生,教师就要选择其他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当中产生共鸣。通过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可以使教学策略最大化贴合学生,激发学生在学习当中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要将情感教育渗透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教师首先应该将教学的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在自己生活当中的体现和作用。并且通过情景教学方法可以深化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逐渐培养学生在生活学习当中的思维习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将情感教育渗透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让学生感受情感的力量,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更有魅力。首先,教师应该将教学的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在自己生活当中的体现和作用。并且通过情景教学方法可以深化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逐渐培养学生在生活学习当中的思维习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段淑茸.以情感唤醒情感用心灵温暖心灵——情感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吉林教育,2017(33):211-2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