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1期   作者:陆世庆
[导读] 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以及课改的不断深入,在语文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学教学,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就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陆世庆
        黑龙江省同江市勤得利学校
        摘要: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以及课改的不断深入,在语文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学教学,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就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对于优化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有着重要作用。多媒体能为学生提供生动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能营造一个大容量,气氛活跃的语文课堂。因此,合理地借助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 多媒体;语文教学;高效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对知识量较大、涉及面较广的语文学科来说,更是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相较于传统的“老师写,学生抄”的教学模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喜爱。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更是彰显出其特有的优势。
一、课堂时间“省”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为了让学生能了解和积累更多的知识,老师经常会在黑板上抄写大量的内容,老师台上写,学生台下抄,每堂课有限的时间被占用了大半,抄完了也下课了,一堂课下来,学生累老师更累,再提问这些知识的时候记得也是差强人意。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老师节省大量在黑板上抄写的时间,只要在电子白板上轻轻一点,就可以通过网络链接到自己要讲的内容,方便又准确,同时还避免了学生写错别字的现象。
        语文学科重在积累,关于作家作品的介绍,是初中语文积累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古代重要的诗人、词人、文学家等,他们的字、号、别号、尊称等内容,一写就是一黑板,老师还要边写边解释,内容多的时候还要边写边擦,写得慢的学生就很容易抄错或者落抄知识点。有了多媒体就简单多了,只要打开相关链接,不但有作者的生平介绍、代表作品、创作背景等,还有相对应的图片和视频解说。老师只需要在要求抄写的内容上做出标记就可以为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了,这就给课堂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二、课堂容量“大”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内容,甚至还要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知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在一节课中能够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有限,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省去了老师抄写和擦黑板的时间,可以在同样的时长中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
        如《记承天寺夜游》一文,重难点在于对作者情感的理解,传统的语文课上,老师只能通过口述的方式来简单介绍苏轼写这篇文章时的背景是被贬黄州后创作的,学生听的一知半解,想要深入了解就很难。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通过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来设计相关的内容,让学生不仅是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更是对当时的社会政治有了深刻的了解,而对于作者所要表达的复杂情感,学生在对“闲人”这一内容的探究中找到完美的答案。另外,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还有利于老师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层次设计不同程度的练习题,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这就大大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弥补了传统语文课堂的不足。
        除此之外,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作文课比传统教学模式的作文课所讲的内容有明显增加,传统的作文课,老师出示题目,通过老师的简单讲解让学生了解了内容,通常情况下会读一两篇的例文,就可以开始创作了,这种模式无法让学生直观的去了解怎么写作文。而使用多媒体的课堂,老师可以选择适合本次作文内容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有所启发,才更方便学生写作。如在描写父爱的作文课上,我使用了大量能够表现父爱的图片,配上舒缓的轻音乐,为学生创设情境,让他们能够通过图片联系到自己生活中父亲是怎么来表现对子女的爱的,这样学生写作文就更加的行云流水,也更能感动人。

当然,我也会将一些优秀的作文通过大屏幕展示出来,学生可以对作文进行评价,找出优点来学习。这样的作文课,内容更充实,课堂效果也更好。
三、课堂氛围“活”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慧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语文课堂,老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枯燥乏味,学生反应沉闷。而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手段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将原本枯燥、抽象的书本文字变得生动、形象,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语文课堂“活” 起来。
        如在讲《春》这课时,多媒体的使用就让课文内容“活”了起来。我通过配乐朗读的视频短片来再现课文中的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轻柔的音乐、优美的图像将孩子们瞬间带入了春的美景之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春风吹拂着杨柳,“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的绵绵春雨“密密地斜织着”;城里向下的老老小小,也都出来“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迎接春的来到。枯涩的书面文字,变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学生更加直观而深刻的去理解作者笔下的春之美景,也体会到作者的情感。这时再让学生分析课文内容就容易多了,学生也能有话可说,有情可表,回答问题自然积极踊跃,课堂氛围立即“活”了起来。
四、课堂效率“高”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将平面的课文变得立体了,将枯燥的内容变得鲜活了,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知识和方法,更能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
        像《苏州园林》这样的说明文,对初中生来说并不是太容易理解。因此,我借助了多媒体来解决这个难题。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我通过视频短片让学生去领略苏州园林的秀丽景色,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去描绘心中的苏州园林,进入美的意境,为学习本课打好心理基础。在课文讲解的过程中,我选取了对应的图片来配合文字内容,让学生直观地去感受“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让学生更容易去理解什么是亭台轩榭的布局,什么是假山池沼的配合,什么是花草树木的映衬,什么是远景近景的层次,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
        在作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使课堂效率提高了很多。现在的初中生往往缺少生活经验,对事物的观察也不够细致,所以写作文的时候经常是无事可写,写出来的作文也不能吸引人去读,作文水平一直不高。为了让学生能写出吸引人的作文,我更是借助了多媒体技术。在不同的作文专题课上,我会设计不同的课件,插入需要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去观察去描写。例如在学习人物描写时,我选择了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短片,《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时第一次见到贾母的情形,这个片段中每个人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各有特点,其背后隐藏的人物性格也不尽相同,学生在看短片时就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更是畅所欲言,孩子们的观察之细、回答之妙远超过我的预期,很多学生也跃跃欲试的拿起笔开始创作。通过这些分析,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有了深刻的理解,再描写人物时就生动形象了许多,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更提高了写作水平。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教学情境,丰富了教学资源,为课堂教学节省了大量时间,增加了课堂容量,同时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对全面推进中学语文改革,落实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我知道多媒体并不是万能的,它只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辅助手段,我们可以借助其优势为学生服务,但不能因其使语言文字自身的美和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受到限制。因此,我们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