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盈盈
温州市瓯海区郭溪阳光学校 325006
摘要:从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之后的学习中事半功倍,为了进一步提高综合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让小学生在思想的初级形成阶段接受到正确的情感教育。将语文学科和情感教育相融合,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进而充分结合学科内容展开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文正是对这一问题展开分析,从几个方面具体阐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建议,希望能够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情感,进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前言:
教育事业在发展的同时,对于小学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实现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本身就是小学学习中的基础性学科,不仅仅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优势,其他学科学习的重要基础,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形成健全的人格。借助情感教育,能够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内容,同时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展现自身的优势,改变学生原本的认识偏颇情况。
1.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教师给予学生关爱,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学习中去,感受到教师的关怀,进而能够听从教师的引导,加倍努力学习。更好地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可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小学生能够在情境的影响下,避免只是听教师讲解,做笔记,影响到情感教育的实效性。教师引导学生去理解情感知识,进而对情感有着更为全面的认知,也能够通过情景创设,让学生有体验情感的机会,进而产生情感共鸣。例如在《小英雄雨来》课程学习中,学生可能对当时的背景认知并不深刻,但是通过雨来的一系列行为能够理解当时人们的坚持,也能够理解雨来尽管被给鬼子毒打,但是仍然牢记“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经历过波折,最后“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我们的小英雄雨来机智又勇敢。通过课程的学习去理解雨来那种坚持的精神,也能够通过这一教学方式,让学生总结出日常生活中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以改正。
2.立足教材感知情感元素
小学教材中的内容都是经过重重筛选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中的情感元素极为浓郁,也是教师的情感教育中的主要素材,在教学中,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剖析,找出其中的情感元素,让学生有着更为深刻的情感体会。例如在《金色的鱼钩》课程教学中,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一位炊事班长用自己的行动展现了尽管战争艰苦,但是情能温暖人心。在课程讲解时,引导学生对于老班长的一系列行为进行分析性油然而生,敬佩之情,同时也能够学习这些先辈的优秀品质,继而展开情感教育,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观念。尽管只是一枚缝衣针做成的鱼钩,但是却“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3.与学生生活相结合
语文学科教材内容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教学中可以抓住这一特点,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展开情感教育,这样能够让课程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也能够让学生用学习到的语文知识去思考现实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感悟作者所需要表达的情感,进而提高自身的情感感知能力。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课程学习中,教师可以先让小学生写一篇描述自己父亲的作文,看看在小学生心中自己的父亲是什么形象,或者是在课上选择几名学生来用语言描述自己的父亲。
然后展开课程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在地震过程中,父亲整整挖了38个小时,终于听见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通过自己与父亲日常的情感交流来感受到作者所需要表达的情感,进而对于这一课文有着更为深入的理解,最终升华主旨“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4.增加语文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能够让学生的学习不拘泥于教材,这也是提高学生情感感知的重要方式。请问教育与小学语文课程相融合,不仅仅体现在教材内容相融合,还可以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展开,让学生能够接受到情感熏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进入到大自然中展开实践,在实践中去理解和验证教材中提出的知识,这样能够满足学生情感发展的需求。例如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课程学习中,其中讲述了很多野外生存的知识,例如北极星指北方;中午太阳的位置是南方,树影是北方;树枝稠的一面是南方,学生了解到自然存在着很多天然的指南针,通过自己的观察去了解自然的奥秘。这对这一课程展开实践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从课本内容入手,去到外面寻找这些自然所带来的指南针奥秘。学生可以通过收集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了解更多的辨别方向的方法。组织学生去,让学生在真实的实践活动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在实践中能够体验并且升华自己的情感。
5.拉近师生关系
观察小学生在教学中的具体状况,一旦发现有的学生不适应教学,需要及时地展开沟通交流,这样能够让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感受到教师对自身的关心和爱意。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渴望和其他的同学一起学习和游戏,就是结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多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小学生更加信任自己的老师,和自己的老师做朋友。为了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在教学中尽可能的选择表扬和鼓励的语言,减少疾言厉色,让学生对于自身的学习更有信心,竟然在后续的学习中不断的提升自我。例如,针对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的和德育相关的教学内容,可以此为突破口,在《孔子拜师》课程教学中,为了更好的展开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展开阅读,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感受德育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求学的路途艰苦,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洛阳,然后孔子和老子初次相见,孔子提出了“学无止境”,小组成员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跟着教师的脚步完成学习,学生更为积极的参与其中,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多的德育感悟,将这些知识转变成为自身的情感体验。
6.热爱我的家乡
语文学习的内容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在情感教育过程中,除了与生活知识相结合之外,还可以结合地域特点展开教学,这样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使得情感教育的效果明显提升。通过对课文的分析,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例如,《北京的春节》这一课程中讲述了老北京春节的习俗,包括腊八当天的腊八粥和腊八蒜,以及买杂拌儿,买爆竹,买风筝、空竹、口琴等,出席当天,佳佳做年夜菜,到处都是酒香肉香,外面是对联,屋内是年画,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吃团圆饭。在了解到老北京的习俗之后,可以和自身的家乡相对比,找出自己家乡过春节和北京春节的相似之处和不同点。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也需要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了解到一针一线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家乡是自己的根,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同时,不仅仅讲述的是一种风俗习惯,更是一种对家乡的眷恋。尽管学生年龄还小,不能体会到这种思乡之情,但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价值极为突出,结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选择多种教学手段,更好地展开情感教育,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以为学生之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发挥语文学科优势与情,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时,其作为教育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创设相应的情景,让学生更好的投入其中。充分发挥情感教,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小燕.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语文如何做好情感教学[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243.
[2]张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3):193.
[3]王晓燕.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分析[J].华夏教师,2020(07):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