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琴
(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马岭镇中心小学校,四川 泸州 646404)
摘要:教育的核心在于育人,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语文科目的重要教学目的之一,小学语文教育的授课方式和教学方法应当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模式,结合当代人才培养的方式和思路,从课堂教学走向实践教学,从书本传授走向知识拓展,利用语文阅读教学锻炼学生全方位的能力。本文就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学法做出探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方向;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帮助学生通过老师的教学引导,充分调动自身的阅读欲望,阅读的题目或者范围不应过于拘束,应依照孩子的兴趣自由延伸,并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主动思考,探寻知识的未知区域。小学语文教育不同于其他科目,需要学生加强整体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调动孩子的想象力,通过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教学方向
语文课的阅读学习可以有效提高每个学生的综合语言力和组织表达能力,,培养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有效率地增强孩子文化精神气质。通过开展初中语文知识阅读教学,可以帮助中国孩子充分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及其精髓,拓展他们知识思维层面,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1.1 营造合作阅读课堂
随着学生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学习地位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但是仍然还有许多语文教师在运用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中来进行现代课堂教学,教师依旧始终处在教学主体者和教学者的地位,学生在被动接受学习教育过程中,能力无法得到充分锻炼,这对学生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非常不利。所以,教师我们需要努力营造和谐平等的语文课堂自主阅读学习氛围,构建和谐民主阅读语文课堂教学阅读课堂,尊重广大学生作为主体阅读学习者的地位,让广大学生在民主阅读语文课堂中真正进行主体自主阅读学习,培养广大学生自主阅读学习能力。同时,在我们进行民主化的课堂教学时,教师也一定要对其中的度也要进行严格考量,做到严而严之有度,既能做到保证民主课堂教学的有纪律,也同样能够做到让他的学生不再因为畏惧他的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工作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时刻十分注意自己的微笑表情,要用你的微笑着来面对你的学生们,让很多学生深刻感受并得到了对教师的一份爱和一种尊重。
1.2 培养文化素养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语文科目的重要教学目的之一,通过语文教学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培养优秀的思想品德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语文阅读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们了解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增强爱国意识,建立良好的读书和学习的习惯。阅读本身就是一个欣赏艺术的过程,语文阅读通过对经典文章的学习解读,帮助学生锻炼性格和气质,调节精神状态,放松紧绷的神经,形成一种艺术带来的“美”的感受。学生在语文阅读中修身养性,反省自身,享受美好的文章带来的舒适的学习氛围。
1.3锻炼学生语文知识实际应用能力
教育部门一再明确号召学校要培养大批实用型技术人才,传统化的教学方式理念过于注重强调了对书本上的基础知识的主动学习,而往往忽略了对小学生社会实践的主动开发,造成部分学生平时只能循规守矩的练习背诵和采用克隆一样的方式学习,缺乏日常生活中实际应用的技能锻炼。多元化的教学法与我国小学六年语文教材阅读互动课堂的巧妙结合,能够有效让中小学生充分理解同音字和同义词的不同使用语言环境,不同文体逻辑语言组合所需要表述的不同表达意思,激发中小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和科学创造力。
例如一位经过不断阅读很多古典名著的小学生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写出的一篇文章与众不同,在语文表述中加入了不少古代古文成语和不少经典古文谚语,句子的结构组织也非常的连贯,同学们也向他父母送去了充分肯定和令人羡慕的殷切目光,短短的一篇小学作文,改变了这个孩子在语文老师和学校同学们的良好形象。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教学方式
语文知识的覆盖面非常广泛,包括汉字的发音、书写,文章的阅读、背诵,语言的表达,沟通的技巧。可以说,只有学好语文知识,才能让学生在现今的校园学习和日后的社会工作中顺利发展,对孩子的人生轨迹有不可估量的影响。语文教师应创设美感情境,营造情趣盎然、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在阅读文章时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激起学习的积极性,激发情感共鸣。
2.1增加趣味教学互动
语文知识是非常立体的,每个思考角度的不同都可以带来新的理解和感悟。语文教师应增加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文章的内涵,相互交换自己的心得体会,对师生双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结合互动教学模式,增加课堂教学的活跃气氛和趣味性,通过在课堂上的相互沟通,能够激发学生们对知识海洋的探求,扩展更多知识的获得渠道。例如在某市一节语文阅读教学课上,教师以教材六年级上册的《老人与海鸥》为核心,与学生们展开互动。学生们开始讲述自己身边的小动物,介绍自己与小动物之间印象深刻的趣事,通过积极阐述自己对不同作品的想法和观点,和教师一起分析思考,通过交流沟通的方式学到新的知识,相比于传统教学方式,互动教学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宽度,极大的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2 结合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阅读应激发孩子主动思考的能力,而不是被动的灌输式学习。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小学语文教育均以课本为主,教条式教育不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所以各位教师应该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比如利用多媒体教室放映动画,把呆板的文章和枯燥的汉字转化为学生喜欢的、有活力的事物,提高学生们的课堂学习兴趣,加深对汉字内在含义的理解。例如在某校语文教学案例中,教师根据《黄山奇石》设计的一段教学素材,通过立体的画面把黄山的优美景色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们通过影片的观看对阅读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的想要去阅读,极大的加强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语文授课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不断的培养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2.2 改善教学氛围
文学作品的文化内容自然是十分丰富的,包括到了时间文化背景、空间文化背景、人物、环境等多重面的要素。学生只仅仅依靠阅读书本上的一些文字描述很难直观的深刻感受理解到一篇文章的内涵要义,教师应努力为每个学生自身营造一个适合的课堂学习环境氛围。例如在小学六年语文学科教材中《山中访友》,通过散文讲述自然的优美人文风光,抒发了文学作者发自内心的浪漫情怀,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自然散文教学佳作,作者对整篇文章的整体构思自远而近,层次分明,用词精致,描写的栩栩如生。教师最好可以选取一处类似的校园自然风景,公园、户外活动场地都好也可以作为教师授课目的地点,带领每个学生自己走出自然课堂,去外界近距离的接触观察一下现实生活中的自然山水、人物,与小学教材对比,引导促使学生们深刻了解阅读文章的整体结构,掌握课文阅读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课文质量,学生们在自然真实的阅读环境中更多的能深刻领会阅读文章的真实内容和感受作者的真实心境。
结束语:语文阅读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部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阅读是需要耐心和毅力去完成的劳动,但持久的时间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养成的读书习惯,建立人文情怀。语文数学教师应积极指导更多学生在枯燥的语文学习生活过程中感受寻找的快乐,让更多学生真正爱上语文读书,从单纯的阅读字句和词句的语文教学方式走向生动的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蔡晓红.强化小学语文阅读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J].读与写,2020,17(26):68.
[2]陈水花.名著阅读与小学语文教学初探[J].科学咨询,2020,(41):245.